·

广
节日
中秋
写景
抒情
秋节
写月
闺怨
情感

赏析

这首《月华清·中秋玩月》由清代女诗人葛秀英所作,描绘了中秋之夜赏月的情景,充满了浪漫与哀愁。首先,“秋半明中,月圆名半,素辉千里如昼。”开篇即以“秋半”点明时令,以“月圆名半”巧妙地将中秋之月与“半”字结合,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接下来,“素辉千里如昼”,以“素辉”形容月光的洁白与柔和,将千里之地都照亮,仿佛白昼一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明亮的氛围。接着,“高卷珠帘,一片玻璃凉透。”通过“高卷珠帘”的动作,展现了赏月者对月光的亲近与欣赏,而“一片玻璃凉透”则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清凉与透明感,仿佛是冰晶般纯净。“晚风起、雾约柔鬟,银汉斜、露侵罗袖。”晚风轻拂,雾气缭绕,仿佛与女子的发丝相约,银白色的银河斜挂天际,露水轻轻沾湿了她的衣袖。这一段描绘了中秋之夜的自然美景,既有动态的风、雾、银河,又有静态的露水、罗袖,动静结合,画面感极强。“稽首。向嫦娥借问,广寒寒否。”“稽首”一词,表达了对月亮的敬仰之情,诗人向传说中的嫦娥借问广寒宫是否寒冷,既体现了对神话故事的想象,也寄托了对远方的思念之情。“最爱深闺独守。如此良宵,尽堪消受。”诗人表达了对中秋佳节独自守候在闺房的深深喜爱,认为这样的夜晚是最值得享受的,流露出一种孤独而美好的情感。“觅句孤行,踏损苍苔微溜。”“觅句”指寻找诗句,诗人独自漫步,踏过带有露水的苍苔,每一步都留下了足迹,象征着诗人的思考与探索。“问前生、千古同心,期后会、一年别久。”诗人询问前生是否有过千年之约,期待未来能再次相聚,表达了对永恒爱情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孤负。怕云遮光掩,秋催人瘦。”最后,诗人担心云层遮挡月光,害怕秋天的到来让人变得消瘦,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以中秋赏月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孤独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望的憧憬,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佳作。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