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月
十
二
夜
几
日
烦
襟
暑
不
清
,
天
街
此
夕
慰
凉
生
。
翩
翩
华
月
随
潮
上
,
霭
霭
青
烟
抱
树
轻
。
露
下
寒
蛩
悽
四
壁
,
风
前
清
漏
杳
孤
城
。
秋
堂
欲
问
如
何
夜
,
竹
影
依
稀
石
径
横
。
写景
抒情
秋天
夜
动物
寒蛩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赵完璧的《七月十二夜》,描绘了一幅夏末初秋之夜的宁静画面。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潮水、烟雾、露珠、虫鸣、微风和孤城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清凉、静谧而又略带一丝凉意的氛围。首句“几日烦襟暑不清”,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炎炎夏日的烦躁与不悦,引出了对清凉夜晚的期待。接下来,“天街此夕慰凉生”则以“慰”字巧妙地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凉爽之感的期待与欣喜。“翩翩华月随潮上,霭霭青烟抱树轻”两句,运用了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月光随着潮水缓缓升起,青烟轻柔地环绕着树木,营造出一种既动且静、和谐统一的画面感。“露下寒蛩悽四壁,风前清漏杳孤城”进一步深化了夜色的静谧与凉意,寒露滴落在墙壁上,伴随着远处孤城传来的清漏声,以及远处传来的蟋蟀低吟,构成了一幅充满自然韵律的夜景图。最后,“秋堂欲问如何夜,竹影依稀石径横”以疑问句式收尾,将读者引入对这独特夜晚的深思之中。秋堂之上,竹影斑驳,石径横斜,似乎在邀请人们去探索这夜晚的秘密,感受其中蕴含的深意与美好。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末秋初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宁静、清凉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