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
郭
亦
知
参
军
盛
朝
身
属
邮
亭
长
,
越
岭
燕
台
走
马
闻
。
壁
满
题
诗
当
路
客
,
堂
多
勒
铭
教
儿
文
。
重
辎
几
散
黄
巾
栅
,
深
巷
閒
拖
白
练
裙
。
昨
约
林
僧
扫
园
径
,
半
庭
残
叶
落
纷
纷
。
边塞
写景
离别
送别
人
赏析
此诗《赠郭亦知参军》由明代诗人释今沼所作,描绘了一位身处盛朝的邮亭长,其生活与官场的复杂交织,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细腻观察。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意象,展现了主人公在官场与自然之间的穿梭,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深刻感受。首句“盛朝身属邮亭长”,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地位,身处繁华盛世,却担任着邮亭长这一职务,暗示了其在官场中的平凡与无奈。接着,“越岭燕台走马闻”一句,以动态的画面展现了主人公忙碌奔波的生活状态,仿佛在山岭之间、燕台之上策马疾行,听闻四方消息,形象地描绘了其作为邮亭长的职责与忙碌。“壁满题诗当路客,堂多勒铭教儿文”两句,进一步展示了主人公与文人雅士的交往,以及对教育的重视。墙壁上满是题诗,可见其与过往路过的文人墨客有过交流;而堂内多有铭文,可能是在教导子女学习文化知识,体现了其在文化传承上的贡献。“重辎几散黄巾栅,深巷閒拖白练裙”两句,通过对比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前一句“重辎几散黄巾栅”可能暗指战乱或动荡时期,主人公或许曾参与或见证了某些军事行动,而“几散”则暗示了局势的动荡与变化;后一句“深巷閒拖白练裙”则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日常生活场景,深巷中悠闲地拖着白色的裙子,与前一句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主人公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心境。最后,“昨约林僧扫园径,半庭残叶落纷纷”两句,将诗人的思绪引向自然,与开篇的官场生活形成呼应。与林中的僧侣相约清扫园径,半园落叶纷飞,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暗示了其内心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在官场与自然之间的生活状态,以及其对文化传承、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