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第
遇
主
人
宁
易
,
适
时
我
独
难
。
余
千
怜
客
路
,
三
十
尚
儒
冠
。
出
谷
莺
偏
媚
,
还
枝
鸟
亦
安
。
故
园
修
竹
在
,
归
去
想
成
竿
。
怀乡思人
读书惜时
写景抒情
咏物写心
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名为《下第》,是明代诗人袁崇焕所作。通过诗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面对科举落榜时的复杂心情与对未来的期待。首联“遇主人宁易,适时我独难”表达了诗人对于科举考试的无奈与矛盾心理。在科举制度中,遇到合适的时机和主人(即考官)似乎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对于诗人而言,却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难题。这反映了科举考试的不确定性以及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担忧。颔联“余千怜客路,三十尚儒冠”则透露了诗人对于自己人生道路的感慨。在科举之路上,他已走过千山万水,尽管已经年届三十,依然戴着儒生的帽子,暗示着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科举之路的坚持。颈联“出谷莺偏媚,还枝鸟亦安”描绘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以出谷的黄莺和回到树枝的鸟儿来比喻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希望。黄莺的娇媚和鸟儿的安逸,象征着诗人即使在落榜之后,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乐观,对未来充满期待。尾联“故园修竹在,归去想成竿”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他想象着回到故乡,见到那里的修竹,或许会像竹子一样坚韧不拔,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这一句既是对故乡的深情呼唤,也是对自己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面对科举失败时的复杂情绪,以及在逆境中保持的坚韧与希望。
袁崇焕
15首
一说广西藤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邵武知县。天启初擢兵部职方司主事。超擢佥事,监关外军,筑宁远城,配置西洋大炮。天启六年,击退后金努尔哈赤进攻,升辽东巡抚。次年,击退皇太极进攻,时称“宁锦大捷”。以不为魏忠贤所喜,乞休归。崇祯元年召还,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二年,后金兵入关,威胁北京,崇焕千里赴援。崇祯帝中反间计并听信谗言,以谋叛罪下崇焕狱,磔死。有《袁督师遗集》
猜您喜欢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寄陈文举四首(其一)
明·贝琼
凤皇台下犹为客,雪满头颅一病翁。却忆山人读书处,月轮夜照水晶宫。
集句联
清·何绍基
大开窗牖纳宇宙;醉与花鸟为交朋。
枯荷晚过荒园,池荷披谢殆尽,闻人言秋娘怛化丁沽已逾匝月,重念昔游对之成咏(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黄节
年来此地经行处,一日伤心独晚归。旧过横塘终不渡,每闻清曲辄增欷。秋初已共黄淤老,花尽难禁白露晞。园事纵非能勿感,剩看凉柳自依依。
归涂春晚(其三)
宋·杨冠卿
暂解征骖野水湄,卷衣上马夜何其。客愁政自不堪说,残月一声闻子规。
捣练子·客中
清·沈榛
花破萼,柳垂丝。客梦惊回独语时。听彻子归肠欲断,故园频望数归期。
满庭芳·时在临安晚秋登临
宋·程垓
南月惊乌,西风破雁,又是秋满平湖。采莲人尽,寒色战菰蒲。旧信江南好景,一万里、轻觅莼鲈。谁知道,吴侬未识,蜀客已情孤。凭高,增怅望,湘云尽处,都是平芜。问故乡何日,重见吾.....
青玉案
宋·李清照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