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
西
写景
抒情
秋节
山水
赞美
月夜
情感
思乡
友情
赞颂

赏析

这首《南楼对月》由明代诗人赵介所作,描绘了诗人夜晚登楼赏月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色之美与内心情感的交融。首句“夜上南楼看月色”,开门见山地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夜晚诗人登上南楼,准备欣赏月色。接下来,“水晶帘卷银河碧”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月光比作水晶帘,银河则映衬出其碧绿之色,形象地描绘出月光洒落的景象,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冰轮倒射沧波寒”进一步描绘月光照射在水面上的情景,冰轮(月亮)倒映水中,使得水面泛起寒意,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层次感。接着,“对此清光是何夕”一句,诗人感慨于如此清美的月光,不禁思考这是哪一天的夜晚,流露出对月色的赞叹之情。“举酒邀月真吾酬,夜长不用秉烛游”表达了诗人与月共饮的情趣,即使夜晚漫长也不需手持蜡烛行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享受与超脱。随后,“万里凉风满襟袖,洞庭七泽涵清秋”描绘了凉风习习,洞庭湖畔的清秋景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意境。“秋声冷拂珊瑚树,湘娥鼓瑟鲛人语”通过声音的描写,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秋风吹拂珊瑚树,仿佛是湘娥在弹奏瑟,鲛人在低语,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幽远的氛围。最后,“试吹玉管遏行云,曲中仿佛霓裳舞”描述了诗人尝试吹奏玉管,使得行云停留,仿佛在模仿唐代宫廷乐舞霓裳羽衣曲,将自然与艺术完美结合。“霓裳舞罢回明珰,北斗已挂西山旁”描绘了舞曲结束,北斗星已经挂在西山之旁,时间悄然流逝,暗示着夜晚即将过去。最后,“但愿清尊长对月,今人古人何足伤”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月共饮,不论古今,都应珍惜当下,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豁达的人生态度。整体而言,《南楼对月》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感悟,是一首富有诗意与哲理的佳作。

赵介

9首
博通诸经及释、老书。元末,与孙蕡等俱受何真礼遇。入明,闭户读书,不求仕进,屡荐皆辞。坐累逮赴京师,途中卒于南昌。有《临清集》,另有《广中五先生诗》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