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
侯
子
晋
赋
雁
沈
沈
江
浦
云
,
浩
浩
朔
漠
雪
。
微
生
几
寒
暑
,
翅
老
飞
欲
折
。
楼
中
见
新
过
,
夕
照
送
明
灭
。
欹
枕
数
声
来
,
疏
窗
耿
残
月
。
悲
鸣
或
天
性
,
南
北
随
所
惬
。
谁
念
孤
旅
人
,
年
年
为
愁
绝
。
写景
写动物
抒情
思乡情感
写动物
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大雁在寒冷季节迁徙的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自然的壮丽。诗人以“沈沈江浦云,浩浩朔漠雪”开篇,将读者带入一片辽阔而寒冷的自然画卷之中,云雾笼罩着江边,大雪覆盖着沙漠,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壮美的氛围。接着,“微生几寒暑,翅老飞欲折”两句,诗人通过描述大雁历经岁月的洗礼,翅膀逐渐老化,飞行变得艰难,表达了对生命脆弱和自然规律的感慨。这种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有限性的思考,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情感的厚度。“楼中见新过,夕照送明灭”描绘了大雁在高楼中掠过的场景,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它们身上,光影交错,美不胜收。这一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欹枕数声来,疏窗耿残月”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大雁的哀鸣在夜空中回荡,伴随着稀疏的窗户和残月,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邃的意境。这不仅是对大雁迁徙之苦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现了对孤独、离别和思念的深刻感受。最后,“悲鸣或天性,南北随所惬。谁念孤旅人,年年为愁绝。”诗人将大雁的悲鸣与人类的孤独、离别之情相联系,表达了对漂泊者和旅人的同情。大雁遵循天性南北迁徙,而人类却常常因生活、工作等原因被迫远离家乡,承受着分离的痛苦。诗人借此抒发了对人生离合、岁月流转的感慨,以及对那些在外奔波、远离家乡之人的深切关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脆弱,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的哲思。它不仅是一幅动人的自然风景画,更是一曲对生命、离别与思念的深情赞歌。
元德明
44首
幼嗜书。布衣蔬食,处之自若。人负债不能偿,往往毁券。累举不第,放浪山水间,饮酒赋诗以自娱。卒年四十八。有《东岩集》
猜您喜欢
浪淘沙·山居十首(其六)
明·高濂
秋水浸寒花。溪上人家。高低茅屋傍蒹葭。剥枣食瓜村酿熟,醉月西斜。残夜雁咿哑,露冷汀沙。空山无梦到天涯。屋角三竿人未醒,树杪饥鸦。
寄然镜潭
宋·许棐
镜潭炯炯秋无底,著一纤云也是多。禅外当无些子事,如何犹有作诗魔。
梅花集句(其二)
元·郭豫亨
刻玉雕琼作小葩,湿云黯澹雪横斜。半开半落缘谁事,和影和香属我家。数抹晚霞怜野笛,一泓流水度寒沙。吟边苦思无佳句,立尽斜阳数过鸦。
减字木兰花·思母
清·吴山
连宵风雨。黄叶林间秋几许。大地清凉。游子惊心忆故乡。人生如寄。对景频弹思母泪。何日归期。回首青霜黯鬓丝。
朵颜
明末清初·屈大均
朵颜西部落,屯牧黑河滨。吹角呼山鹿,弯弓向路人。马肥燕地草,裘拂蓟关尘。欲共裨王去,江南踏好春。
题家山小景(其一)
元·傅若金
浴凫飞鹭聚寒塘,落雁归鸦映夕阳。忽忆湖南烟树里,倚栏秋思正茫茫。
发景州
元末明初·刘基
澹澹夕风作,萧萧芦叶鸣。林间众鸟息,河上一舟行。海近云常湿,天虚月更清。神京看渐近,且缓望乡情。
重寄
明·虞堪
客厌吴江冷,谁歌蜀道难。风尘应阻绝,归计且盘桓。腊雪明残夜,梅花耐薄寒。慇勤嘱毛颖,聊以报平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