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写动物
抒情
思乡情感
写动物
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大雁在寒冷季节迁徙的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自然的壮丽。诗人以“沈沈江浦云,浩浩朔漠雪”开篇,将读者带入一片辽阔而寒冷的自然画卷之中,云雾笼罩着江边,大雪覆盖着沙漠,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壮美的氛围。接着,“微生几寒暑,翅老飞欲折”两句,诗人通过描述大雁历经岁月的洗礼,翅膀逐渐老化,飞行变得艰难,表达了对生命脆弱和自然规律的感慨。这种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有限性的思考,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情感的厚度。“楼中见新过,夕照送明灭”描绘了大雁在高楼中掠过的场景,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它们身上,光影交错,美不胜收。这一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欹枕数声来,疏窗耿残月”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大雁的哀鸣在夜空中回荡,伴随着稀疏的窗户和残月,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邃的意境。这不仅是对大雁迁徙之苦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现了对孤独、离别和思念的深刻感受。最后,“悲鸣或天性,南北随所惬。谁念孤旅人,年年为愁绝。”诗人将大雁的悲鸣与人类的孤独、离别之情相联系,表达了对漂泊者和旅人的同情。大雁遵循天性南北迁徙,而人类却常常因生活、工作等原因被迫远离家乡,承受着分离的痛苦。诗人借此抒发了对人生离合、岁月流转的感慨,以及对那些在外奔波、远离家乡之人的深切关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脆弱,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的哲思。它不仅是一幅动人的自然风景画,更是一曲对生命、离别与思念的深情赞歌。

元德明

44首
幼嗜书。布衣蔬食,处之自若。人负债不能偿,往往毁券。累举不第,放浪山水间,饮酒赋诗以自娱。卒年四十八。有《东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