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春天
山水
抒情
赞美
宴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山庄宴集图景。开篇“伏枥丹霞外,遮园焕景舒”两句,以壮丽的自然风光为背景,设定了一个隐秘而美丽的山中园林。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遮蔽的园林与开阔的丹霞形成鲜明对照,营造出一种既幽深又辽阔的意境。接下来的“行云泛层阜,蔽月下清渠”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山中溪流潺潺、云雾缭绕的景象。这里的“行云”和“泛层阜”不仅形象地描述了云的飘逸与山的层叠,更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而“蔽月下清渠”则以静谧的夜色衬托出溪水的清澈,增添了一份宁静。诗中的“亭中奏赵瑟,席上舞燕裾”两句,转而描写了宴集的热闹与欢快。赵瑟为古代乐器之一,其声音悠扬悦耳;燕裾则是轻盈飘逸之物象征,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宴会上人们的愉悦心情和高雅举止。随后的“花落春莺晚,风光夏叶初”两句,则是在时间的流转中捕捉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自然美。春天的花朵纷纷飘落,而夏日的绿意却刚刚展开,这不仅是对景物变化的观察,也隐含着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生命流转的感慨。“良朋比兰蕙,雕藻迈琼琚”两句,以精美的辞藻和高雅的意象,表达了对朋友情谊的珍视以及文人的高洁品格。其中,“良朋”指的是品行高尚的情投友人;“兰蕙”、“雕藻”、“琼琚”则是形容美好和纯净事物的词汇,通过这些比喻,诗人传达了对真挚友谊的赞扬。最后,“独有狂歌客,来承欢宴馀”两句,则突出了诗中的主人公——一位狂放不羁的歌者,他以其特立独行的风姿,在这山中宴集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记。这里的“独有”强调了这位歌者的个性与众不同,而“来承欢宴馀”,则显示出他对朋友和美好时光的珍惜。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庄自然景观、人文活动以及季节更迭等方面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艺术氛围的宴集场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美好时光和真挚友谊的无限眷恋。

褚遂良

5首
唐朝政治家、书法家,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后坚决反对武则天为后,遭贬潭州(长沙)都督,武后即位后,转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卒;工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