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
笛
梦
里
悠
扬
横
笛
声
,
高
天
露
下
共
凄
清
。
愁
来
江
汉
人
何
处
,
望
里
关
山
月
倍
明
。
万
里
孤
云
随
绝
漠
,
十
年
羸
马
更
长
征
。
谁
知
一
曲
终
宵
怨
,
霜
雪
无
端
两
鬓
生
。
思乡
离别
抒情
秋景
写雪的歌
怀旧情感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喻成龙的《闻笛》描绘了一幅深夜梦醒时分的孤独画面。首句“梦里悠扬横笛声”,以梦中笛声的悠扬引出诗人的情感世界,笛声穿越梦境,显得格外清晰。接下来的“高天露下共凄清”则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和清冷,露水与笛声交织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愁来江汉人何处”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江汉之地象征着故乡,而“人何处”则透露出对亲人的深深挂念。诗人遥望远方,“望里关山月倍明”,明亮的月光更增添了离愁别绪,使关山之景显得更加遥远。“万里孤云随绝漠,十年羸马更长征”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万里行程,十年艰辛,形象地展示了诗人长途跋涉的困苦。最后一句“谁知一曲终宵怨,霜雪无端两鬓生”,诗人感叹笛声中的哀怨无人理解,而自己却在岁月无情中添了白发,揭示了岁月流逝与内心愁苦的双重打击。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笛声、月色、孤云、长途跋涉等意象,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人生沧桑,语言凝练,情感深沉。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寄容廷恂(其一)
明·何绛
永夜怀人独不眠,秋风吹上小窗前。银河岁岁无清浅,书札须将寄客船。
怀净土诗(其七)
元末明初·梵琦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