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友
人
山
城
吹
角
月
婆
娑
,
一
派
秋
声
向
客
多
。
已
是
愁
中
听
不
得
,
那
堪
重
唱
渭
城
歌
。
送别
秋日写景
情感
离别
赏析
这首《送友人》由明代诗人孙承宗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场景中的凄美情感。首句“山城吹角月婆娑”,以山城为背景,月光如水,轻柔地洒在婆娑的树影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山城的夜晚,伴随着悠扬的号角声,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次句“一派秋声向客多”,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气氛。秋风萧瑟,带来了凉意,也带来了离别的哀愁。这声音似乎在对远行的客人表达不舍与依恋,增添了离别的沉重感。第三句“已是愁中听不得”,直接表达了送别者内心的痛苦。在已经感到愁绪满腹的情况下,再听到这离别的声音,更是让人心生悲凉,难以承受。最后一句“那堪重唱渭城歌”,引用了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的“渭城歌”象征着离别的歌曲,再次强调了离别的沉重与不舍。在已经饱受离愁之苦的情况下,再听到这样的歌曲,无疑是雪上加霜,让人更加难以割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引用,展现了送别时的深情与哀愁,让人感受到离别之痛的深刻与复杂。
孙承宗
26首
为诸生时,教读边郡,喜从老兵究问险要阨塞。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编修,进中允。历谕德、洗马。熹宗即位,充讲官。朝臣推为兵部侍郎,主辽事。帝不欲承宗离讲筵,不许。天启二年广宁失守,乃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三年,为魏忠贤党所谗,乞归。崇祯二年,后金兵陷畿辅州县多处,思宗命承宗守通州。次年,收复遵化等四城。后以大凌河等地失守,廷臣归咎承宗筑城之计,引疾归。家居七年,十一年,清兵攻高阳,率家人拒守,城破,投环死。子孙多人皆战死。福王时谥文忠。有《高阳集》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饮村店夜归二首(其一)
宋·陆游
致主初心陋汉唐,暮年身世落农桑。草烟牛迹西山外,又卧旗亭送夕阳。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