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
元宵节
写景
抒情
写物
灯火
春日
城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元宵节时,诗人漫步于城南的繁华景象。首句“散步城南兴未厌”便已勾勒出诗人对这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享受。接着,“太平风景蔼闾阎”一句,以“太平”二字点明了时代的背景,同时通过“蔼闾阎”描绘出一种祥和、温馨的生活氛围。“歌声笑语家家沸,月色灯光处处兼”两句,生动展现了元宵佳节时,家家户户欢声笑语,灯火通明的热闹场景。月光与灯光交织,不仅照亮了街道,也温暖了人心。“玉烛春调元有自,金吾夜禁不须严”则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气氛。玉烛,指节气调和,春意盎然;金吾,古代官名,此处借指维护秩序的官员。这两句暗示在这样的太平盛世,即使到了夜晚,也不需过于严格地维持秩序,因为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最后,“醉欹乌帽东风软,火树银花压四檐”描绘了一幅醉人的画面。诗人戴着乌帽,在柔和的东风中微醺,四周是璀璨的灯火,如同银花般压满屋檐,营造出一种既浪漫又略带几分醉意的氛围。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朝元宵节期间的繁华景象和人民的欢乐心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这一传统节日的喜爱与赞美。

猜您喜欢

礼部旧无朝房予疏请命工曹特建盖异数也落成春祀斋宿奉简张蔡二寅丈(其三)
明·严嵩
晓星残月在檐西,起望天街簇仗齐。瑶雪静含鳷鹊影,綵云深护凤凰栖。南宫礼乐逢昌运,上苑烟花续旧题。谁信烧灯催草奏,每看堂印夜中携。
元夕前一日侍大人邀胡孝辕德州姚孟承山人小集得文字
明末清初·彭孙贻
张镫高馆漏稀闻,萝薜簪缨对隐君。照席何人怀似月,生风四座客如云。刻残银烛催花落,禁启金吾识夜分。尽醉莫教愁坠舄,尚容进履挹馀芬。
芍药诗(其三)
宋·王禹偁
满院匀开似赤城,帝乡齐点上元灯。感伤纶阁多情客,珍重维扬好事僧。酌处酒杯深蘸甲,折来花朵细含棱。老郎为郡辜朝寄,除却吟诗百不能。
春日馆中即事五首(其四)
宋·王安中
元夕嬉游遍海涯,上林风物弄年华。馀霙堕柳高低舞,香蜡封梅早晚花。
扫花游·元夕同秋岳作于无外邸中用周美成韵
明末清初·龚鼎孳
绛霞万叠,照曲巷斜栏,黛峰横楚。远香几缕。衬金虫紫凤,雅歌妙舞。一带银纱,若雾琼梅散雨。踏花去。问取玉人,春色来处。人醉花不许。又走马星桥,翠钿争路。画堂列俎。趁芳宵好客.....
元宵怀都城简胡令俊民时胡连夕在告
宋·朱翌
天豁晴光合,檐收雪汁乾。灯期欣在候,火令不为难。方喜春风动,犹怜暮色寒。仙晨今夜乐,帝所旧年观。郁郁卿云密,葱葱瑞气盘。五门双阙耸,三岛十洲攒。风伯清黄道,钩陈卫赤鸾。声.....
上元前日赐宴亲藩
清·爱新觉罗·弘历
燕贴春屏灯缀檐,宫中行乐懿亲佥。传柑宴里歌行苇,月满宵前庆雪沾。亦有埙篪情莫远,率非堂陛礼何嫌。芳辰讵是徒追赏,麟趾周官万国瞻。
端午偕补金小岩半樗山子光云守之观竞渡遂至海幢寺还过洋商肆楼登海珠寺炮台(其一)
清·李兆洛
且泛蒲觞莫放空,莲青藕白荔支红。星星蜃气兼朝雨,猎猎樯旗飐海风。苍兕练多金鼓习,岛夷驯久岁时同。云溪绿柳应无恙,何日听歌画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