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丁
宝
臣
游
五
泄
喜
陪
诗
伯
寻
幽
去
,
从
此
风
骚
觉
有
神
。
明
代
应
无
高
遁
士
,
奇
峰
尽
属
苦
吟
人
。
欲
名
地
巧
题
难
得
,
却
恨
图
经
说
未
真
。
回
想
天
童
山
迤
逦
,
更
多
形
胜
亦
非
伦
。
写景抒情
地点赞美
友情
山水写景
回忆怀古
写地抒怀
咏山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宗愈所作的《和丁宝臣游五泄》。诗中描绘了诗人陪同诗友探索幽静之地的愉悦心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诗人在与友人的游历中,仿佛感受到了诗歌的精髓与神韵,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首联“喜陪诗伯寻幽去,从此风骚觉有神”,开篇即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探寻幽静之地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诗歌的灵感与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颔联“明代应无高遁士,奇峰尽属苦吟人”则通过对比明代与当前的景象,强调了在今日,奇峰峻岭都属于那些勤奋创作的诗人,暗含了对当代文人墨客的敬仰与自豪。颈联“欲名地巧题难得,却恨图经说未真”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他感叹于想要为这美妙之地命名,却难以找到恰当的词汇,同时对现存的地图记载有所怀疑,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对真实自然的追求。尾联“回想天童山迤逦,更多形胜亦非伦”以回忆的方式,将目光转向了天童山,表达了诗人对那里的美好记忆,同时也暗示了天童山的景色更加壮丽,令人叹为观止。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趣,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诗歌艺术的深厚造诣和追求。
猜您喜欢
清音阁同平仲夜话
明·张鼐
平子吾宗望,相逢此地游。湖山同是客,云物已先秋。北岭看松路,西溪听雨舟。眼中惟尔我,沈醉坐江头。
过何文起云卧轩留酌
明·李之标
从君一借榻,尘俗洗然清。眉宇看芝紫,襟怀坐月明。含毫能赋酒,散帙兼持枰。欢会几人合,淹留日夕并。
仲秉再用前韵为梅解嘲复和之(其一)
宋·张栻
几年身在水云间,愈见花边下语难。犹有故人相慰藉,西山载酒未盟寒。
湖上
明·郑善夫
爱此湖上雨,共君湖上游。乾坤双短鬓,江海一虚舟。烟景初相见,春光不可求。明朝下西崦,相望意悠悠。
和章德茂少卿拉馆学之士四人访王德脩提干
宋·杨万里
西玉南金价则同,帝城相对落花风。人如天上珠星聚,谈到尊中竹叶空。白纻乌纱青宝玦,紫鸾黄鹄碧梧桐。千龄此遇还孤往,恨杀灯前欠老翁。
偕程临文大观上座登望湖亭并此言别
明·释今覞
微茫烟雨暗沙汀,千羽龙舟出渺冥。归棹恰逢端午节,閒心一上望湖亭。坐中好友难为别,薄暮骊歌不可听。惆怅此心何所似,高秋曾否扣柴扃。
和通判王定国承议游竹西(其二)
宋·邹浩
一霎狂飙破晓阴,春光极目几千寻。会须胜事追莲社,更约幽人访竹林。渺渺平田涵白水,萧萧苍桧聒清音。郑虔才大犹遭骂,重愧持杯许脱簪。
汪象先伯仲招游城东阮姬馆即席索诗题壁间
明·胡应麟
落魄长安思转豪,新声同听郁轮袍。看花误入林中竹,采药迷行洞口桃。小玉横钗频拥髻,阿环持砚伺挥毫。酣歌剩发青莲兴,莫遣汪郎笑二毛。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