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宿
山水
怀古
桂花
送别
写山
读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寺幽静、文化氛围浓厚的画面。首句“玉立双峰古寺深”,以“玉立”形容双峰之高洁挺拔,衬托出古寺的庄严与历史的沉淀。接着,“团团桂树结清阴”,通过桂花树的茂盛与清幽,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编蒲尽孝追尊宿,制锦成文重士林。”这两句赞美了古寺中对先贤的追思与敬仰,以及对文化的传承与重视。蒲草编织的孝服象征着对逝者的怀念,而锦绣文章则体现了对知识与智慧的尊重。“常日谈经山鬼听,有时持钵洞龙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古寺的文化生活,无论是日常的经文讨论,还是僧侣们手持钵盂的修行,都仿佛得到了自然界的响应,山鬼倾听,洞龙共鸣,增添了神秘与神圣的色彩。最后,“远公曾许渊明醉,又寄诗来动客心。”这里引用了东晋高僧慧远与诗人陶渊明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古寺中寻得心灵的慰藉与解脱,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古寺文化的深深向往与敬仰。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寺作为文化与精神寄托之地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这种文化的深切情感。

月鲁不花

11首
顺帝元统元年进士。授将仕郎、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建孔子庙,延儒士为师,以教后进。历监察御史,上疏言事,帝嘉纳之。升吏部侍郎,铨选于江浙,时称其公允。除吏部尚书,迁大都路达鲁花赤,以刚正称。后拜江南行御史台中丞,既而除浙西肃政廉访使。以地为张士诚所有,避往庆元,浮海北行,遇倭船,被害。谥忠肃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袁守范君擢宪副九江赠以是诗
明·严嵩
歌襦棠郡留遗爱,建节霜台拜宠荣。此去威名庐岳重,向来风节秀江清。春城祖席维征骑,晓驿楼船动水程。别后相思何处所,烟消湓浦暮潮平。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