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地点
秋日
山城
候吏
写水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山村景象。"溪明寒日落",画面明亮而清冷,寒日的余晖洒在溪水上,反映出诗人行进中的孤寂与寒冷。"树暝夕烟生",随着夜幕降临,树木笼罩在淡淡的暮霭中,增添了静谧的氛围。"飞鸟随人语",写出了环境的宁静,连飞鸟都似乎能听懂人的言语,显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长风扰树声",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增添了动态感,也暗示了旅途的前行。"鼓笳悲远戍",远处戍楼上传来的军乐声,带着哀愁,反映了边关戍守的艰辛和思乡之情。"车马厌脩程",诗人长途跋涉,对漫长的旅程感到疲惫。"骑火前村起",看到前方村庄升起炊烟,给人以温暖和希望,象征着旅途的终点和人间烟火气。"山城候吏迎",当地官员前来迎接,显示出诗人地位的尊崇以及人们对他的期待和欢迎。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傍晚时分行经山村的所见所感,既有旅途的艰辛,也有归宿的期待,情感深沉而富有诗意。

于谦

426首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