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萧
得
侍
养
毕
出
山
(
其
一
)
方
从
通
籍
主
恩
新
,
伏
阙
宁
依
白
发
人
。
天
地
忽
教
王
鲤
跃
,
山
园
亦
为
蔡
椹
春
。
熊
和
劳
苦
真
无
憾
,
鸡
骨
栖
迟
未
厌
贫
。
负
土
功
行
今
甫
满
,
圣
人
曾
己
忆
忠
臣
。
送别
励志
咏物
抒情
节气和佳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得到晋升后,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感慨。首联“方从通籍主恩新,伏阙宁依白发人”中,“通籍”指官员入仕,“主恩新”表达了对君主提拔的感激之情。“伏阙”是古代官员向皇帝陈奏政事的一种方式,此处暗示了官员对国家的责任感。“宁依白发人”,则表达了年轻官员不愿依赖年长者,希望自立的决心。颔联“天地忽教王鲤跃,山园亦为蔡椹春”运用了两个典故。王鲤跃是《庄子》中的故事,象征着机遇与变化;蔡椹春则是《左传》中的典故,比喻春天的到来,象征新生与希望。这两句诗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变化,寓意着主人公在官场上的机遇与希望。颈联“熊和劳苦真无憾,鸡骨栖迟未厌贫”中,“熊和”出自《史记》,形容勤勉不懈的努力;“鸡骨栖迟”则是《汉书》中的典故,比喻生活清贫但不以为苦。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于劳苦工作的满足与对贫困生活的淡然态度。尾联“负土功行今甫满,圣人曾己忆忠臣”中,“负土功行”可能是指完成了一项重大的工程或任务;“甫满”意味着刚刚完成。最后一句“圣人曾己忆忠臣”引用了孔子的话,表达了对忠诚官员的怀念与敬仰。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典故与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对国家的忠诚、对个人命运的乐观以及对艰苦生活的坚韧态度。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