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
节日
祭祀
典礼仪式
宫廷文化
怀古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皇帝在正月四日进行郊祭和庙享的庄严仪式。首句“晓听纶音出殿东”,生动展现了清晨皇帝听取诏令后,从宫殿东部出发的情景,预示着仪式的开始。接着,“午陪亲祀入神宫”则描绘了中午时分,皇帝亲自参与祭祀活动,进入神宫的场景。“斋期已先庚三日”表明了祭祀前的斋戒时间,体现了仪式的严谨性和对神灵的敬畏。“辇路遥清巽二风”则通过描绘皇帝乘坐的车驾行进在清风徐徐的道路上,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宁静的氛围。“礼异冠裳随地改”说明了不同地方的祭祀礼仪有所差异,但都遵循着特定的规矩。“望高宗庙与天通”表达了对祖先神灵的崇敬之情,以及与天地之间的精神连接。最后,“恭闻饮福新停觯,精意同归陟降中”描绘了皇帝在仪式中恭敬地接受祝福,并在仪式的高潮部分,与神灵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皇家祭祀活动的庄重与神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这一传统仪式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李东阳

1557首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猜您喜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冬日同何似公伍国开有开暨仁伯弟定国安国侄驼山寻梅赋
明·李孙宸
昔曾京国看梅树,盘里疏条映雪清。一枝两枝移近案,四筵宾客酒同倾。尔时作客空相忆,梦魂几越驼山侧。驿使迢遥书寄稀,罗浮月冷无消息。自从休沐返林邱,赏心还逐旧同游。同游多住梅.....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除夕
宋·陆游
六圣涵濡作幸民,明朝七十八年身。门前西走都城道,卧看无穷来往人。
清明
金·麻九畴
村村榆火碧烟新,拜埽归来第四辰。城里看家多白发,游春总是少年人。
夏初临·平山堂看龙舟
清·阮恩滦
高阁凌霄,长坂掣练,正逢竞渡芳游。遥指旌旗,回旋三两龙舟。满湖烟景齐收。沸笙歌、乱逐中流。锦波荡桨,春雷叠鼓,作势昂头。当年阑槛,种柳依依,醉翁陈迹,鸿雪空留。青山无恙,.....
九日同诸公殊俗之作
唐·马云奇
一人歌唱数人啼,拭泪相看意转迷。不见书传青海北,只知魂断陇山西。登高乍似云霄近,寓目仍惊草树低。菊酒何须频劝酌,自然心醉已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