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离别
送别
抒情
励志
哲理
读书
惜时
赞美
抒情怀才
韵山水
情感表达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和侍郎尹公留别韵三首(其三)》。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人仕途发展的美好祝愿。首句“瀛洲无地不登仙”,以神话中的仙境瀛洲比喻友人,暗示其才华横溢,能够超越常人,达到卓越的境界。接着,“吏省仪曹次第迁”描绘了友人从官场的低级职位逐渐晋升的过程,体现了其在仕途上的稳步发展。“从此略施经国手,向来闲却著书年”两句,赞扬友人在处理国家大事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感慨过去因公务繁忙而无暇著书立说,现在则有望在政务之余,继续进行学术研究或文学创作。“亦知忧乐能关世,自卜行藏岂问天”表达了对友人高尚人格的赞美,认为他的喜怒哀乐不仅关乎个人,更影响着社会,而友人对于自己的人生道路选择,也能够自主决定,无需过分依赖命运。最后,“归路不须驰传急,似闻宣室正求贤”则是对友人未来仕途的乐观期待,希望友人在归途中不必急于赶路,因为朝廷正急需贤才,预示着友人将得到重用,前途光明。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又蕴含了对友人未来事业发展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李东阳

1557首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猜您喜欢

读曹侍郎去国表
宋·释居简
立螭持橐孰非荣,未若江头一苇轻。失侣鸳鸿空怅望,喜归鸥鹭亟将迎。雍容谭笑不但已,去就始终如此明。疏似南阳出师表,尽倾肝鬲写生平。
送陈楚宾赴泗州学正
明·贝琼
舟行入淮泗,初上广文官。地接中州近,天连大野宽。清时先俎豆,异俗尽衣冠。暂别蓬莱阙,无惭苜蓿盘。
再调考功作二首(其二)
明·高叔嗣
引疾三上书,微愿不克谐。徒官复在兹,心迹一何乖。轩裳日待旦,阊阖凌云排。入属金马籍,出与群龙偕。积贱讵有基,履荣诚无阶。但惜平生节,逾久浸沉埋。既妨来者途,谁明去矣怀。鸟.....
寄题瑞昌簿厅景苏堂墨竹
宋·释道璨
一叶复一叶,世道几翻覆。一点复一点,书脉要接续。亲见长公来,一节不肯曲。见竹如见公,北麓能不俗。回首熙丰间,几人愧此竹。翰墨直枝叶,点化到草木。长公有深意,此事付北麓。
海陵狱中拈李卓老焚馀五首(其四)
清·黄毓祺
曾读江头孝女碑,好辞绝妙有谁知。正平遮莫为狂客,文举差堪唤大儿。岂是忌才遭魏武,自缘知己死陈思。纵令韬晦能无恙,若个延年万岁期。
寄沈友卿江宁十二韵
清·王存
七载炎州别,相望阅岁寒。羁孤转江海,旅食守丛残。枯树馀生在,狂花瞥眼看。枭鸾一毛羽,蛟蜃各波澜。错有量金铸,饥愁买玉餐。自然堪陨涕,何处足凭阑。念子从军幕,论文据将坛。新.....
奉送知府郎中
宋·张嵲
文章足并汉西都,老大时时有著书。共叹微言追正始,不徒能赋似相如。代言方伫如纶诏,揽辔今乘刺史车。他日来归司帝制,未应褊狭效王舒。
送制置使王刚中帅蜀
宋·洪迈
上都门外垂杨陌,叶叶经霜不堪折。春光犹未到梅花,何物当扳送行客。路人惊问去者谁,高牙大纛争光辉。君王应念蜀父老,故辍侍臣来紫微。明光起草文章手,却听元戎报刁斗。回首翔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