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秋节
写景
咏物
菊花
节日
写物候
抒情
饱含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田园风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观察和感悟。“短晷西风冷,残秋令节频”两句写出了秋天日影短小,西边的风带着凉意,而秋季的节气又接踵而至。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时光易逝和季节更迭的感慨。“菊花无几日,竹叶劝何人”中,菊花作为秋天的代表性花卉,其盛开不久,隐含着时间的流逝。而竹叶则常与清高脱俗联系在一起,但这里却用来“劝”人,这可能是诗人对现实中的某种无奈或自我安慰的表达。接下来的“饱稻黄鸡矮,抛房紫栗新”两句,描绘了秋收之后农家丰收的景象。稻米已熟,鸡群在田间觅食,而房屋的屋檐上则挂着新采集的紫色的栗子。这段落生动地展现了秋天农村的丰饶和欢乐。最后,“时来持此备,未觉野夫贫”表达了诗人在享受这份田园之福时,却又不忘提醒自己珍惜这一切,因为即使是简单的农家生活,也值得我们去珍视和感激。这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满足心境。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田园生活的景象,传递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好、人情温暖以及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闰十五夜携两儿暨诸弟侄同孔聘王苏昌期何景朗李邑生就酌三弟宅分得台字
明·黎淳先
嫦娥何意重相陪,三五清光去复来。对酒自怜鹦鹉杓,听萧犹似凤凰台。咏偕童冠游宁倦,才擅东南美不猜。记得廿年曾此夕,雄心今被鬓毛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