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夫
人
受
大
洞
真
经
太
极
仙
公
降
上
清
,
为
传
三
十
九
章
经
。
先
教
稽
首
承
明
诏
,
次
遣
斋
心
向
洞
冥
。
妙
句
只
令
岩
下
读
,
真
文
不
许
世
间
听
。
宝
函
钿
轴
披
寻
遍
,
始
驾
龙
车
谒
帝
庭
。
传经
读书
赞美
哲理
译文
太极仙公降临上清世界,为了传授三十九篇经书。
首先教导我们叩头接受光明的圣旨,接着让我们以虔诚之心面对深远的洞天秘境。
精妙的诗句只能在山岩之下诵读,神圣的经文不容世俗之人聆听。
仔细研读宝盒中的镶金卷轴,最终才乘坐龙车前往天庭朝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公降临人间,传授神秘的三十九章经文的情景。开篇“太极仙公降上清”即设置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神秘和敬畏。“为传三十九章经”则点明了仙公此行的使命,是来传授某种高深的知识或修炼方法的。诗人通过“先教稽首承明诏,次遣斋心向洞冥”两句,展示了仙公对徒弟们的指导过程。这里的“稽首”和“斋心”都是修行时的重要环节,体现了一种敬虔与专注的心态。而“承明诏”则暗示着仙公所传授的是上天或某种高级存在的命令或旨意。接下来的“妙句只令岩下读,真文不许世间听”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知识的神圣与秘密性。这是对修行者的一种考验,也是对传承之物的一种保护。最后,“宝函钿轴披寻遍,始驾龙车谒帝庭”则描绘了一场盛大的仪式。这里的“宝函”和“钿轴”都是珍贵的书籍或经文的象征,而“披寻遍”则是对这些神圣文字进行彻底理解和掌握的过程。而仙公最终“驾龙车谒帝庭”,则是他完成使命,返回天界的壮观场景。整首诗通过对仙境、修行与传承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神圣知识的心灵之旅。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赠林大理次崖(其一)
明·严嵩
廷尉平反力有馀,昼帘朱墨更忘劬。存疑遍示诸生录,传信新刊两寺书。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闭关
唐·白居易
我心忘世久,世亦不我干。遂成一无事,因得长掩关。掩关来几时,髣髴二三年。著书已盈帙,生子欲能言。始悟身向老,复悲世多艰。回顾趋时者,役役尘壤间。岁暮竟何得,不如且安闲。
集字联
清·何绍基
指麾文府才思盛;冠冕人伦道德尊。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