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
咏物
怀古
抒情
地点
手法
敬仰
情感
尊敬
神仙传说

译文

东汉时期天师孙氏直接传承,长久以来遵循道教戒律居住在玄妙之门。
他在世间享有崇高的地位,凡人遇见都会礼拜,无人不尊敬他。
他在三洞仙府的官吏和士兵面前低头致敬,六宫中的魔幻力量也为他所震慑。
他或许能传授长生秘诀,面对浩劫,他对恩惠铭记于心,不敢忘怀。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道教天师的尊贵和神秘形象。开篇两句“东汉天师直下孙,久依科戒住玄门”表明这位天师是东汉时期张道陵的嫡传弟子,以其严谨的法术和高深的修为,守护着道教的神秘之门。接着“寰中有位逢皆拜,世上无人见不尊”则形象地展现了天师在世间享有的崇高地位,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对其表示出最高的敬意。诗中随后的两句“三洞吏兵潜稽首,六宫魔幻暗销魂”揭示了天师掌握着道教三洞(即洞真、洞虚、洞神)的法力,可以使鬼兵俯首听命,并且能破解皇家六宫中的种种迷惑与禁制,保护人们不受邪灵的侵扰。最后两句“可能授与长生箓,浩劫铭肌敢忘恩”则表达了天师传授长生之术,赐予修行者长生的秘诀,同时也强调了在经历过种种灾难之后,对这位恩人的感激之情永不会淡忘。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师的描写,展现了道教文化中尊师重道、法力无边的主题。

猜您喜欢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山谷流杯池
清·顾印愚
锁江亭中一杯酒,坐看江云自奔走。涪翁去后七百年,尚爱新诗满人口。我来戎州秋复春,却闭空斋卯还酉。逝将著屐访遗迹,偶厌褰裳涉清浏。谁令突兀忽眼前,乐事今朝古无有。横江绝壁栖.....
一剪梅·梅用韵
清末近现代初·陈衍
破帽疲驴剧可怜。录就吴船。录就湖船。富阳沈碧好山川。梅尉祠边。梅子词边。暗香疏影阻归田。江国今年。槐府明年。袁安高卧正陶然。不出门前。况出门前。
登庐山诗二首(其二)
南北朝·鲍照
访世失隐沦,从山异灵士。明发振云冠,升峤远栖趾。高岑隔半天,长崖断千里。氛雾承星辰,潭壑洞江汜。崭绝类虎牙,巑岏象熊耳。埋冰或百年,韬树必千祀。鸡鸣清涧中,猿啸白云里。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