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
写景
地点
怀古
抒情
赞美
写山
名胜
古迹

译文

在虎眼涡盘石窟中,古往今来都投下巨龙。
深渊深达千丈不止,响应的声音直抵九重天。
听说这洞穴曾通向阴曹地府,如今风云汇聚显灵迹。
无法违背世间的风雨法则,石窟顶部仿佛要破水而出形成山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神奇的自然景观——投龙池,通过对池中石窟、古今传说和深邃洞穴的生动描述,展现了诗人李翔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和丰富想象。"虎眼涡盘石窟中,古今俱向此投龙。" 这两句设定了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虎眼涡的涌动与石窟的深邃,构建了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神话色彩的场景,"古今俱向此投龙" 则传达出一种跨越时空的敬畏之情。"奫沦不啻深千丈,肸蚃皆应到九重。" 这两句通过对水流和洞穴深度的描写,增强了景象的雄伟与神秘感,不啻(音同“坌”,意为堵塞)的河水和肸蚃(古人认为是山中怪兽)的出现,更添了一份奇幻色彩。"洞穴昔闻通地府,风云今得遇灵踪。" 这两句则将投龙池与神话传说中的地府联系起来,诗人通过对洞穴的联想,将自然景观提升到了超自然的高度,同时"风云今得遇灵踝" 强调了诗人此刻所感受到的非凡体验。"无因犯世间雷雨,池面连天拔一峰。" 最后两句则是对整个场景的一种总结与升华,无关乎世俗的雷雨,反而在池面的宁静中找到了与天地相通的境界,"拔一峰" 则象征着超越凡尘、追求极致之美的精神。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李翔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更通过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神灵交流的诗意境界。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