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
写景
情感
思乡
怀旧
自然之秋
悲秋之情感
怀物抒情

赏析

这首元末明初刘基的《蓦山溪》描绘了一幅深夜雨打桃花的凄美画面。"三更鸣雨,湿透桃花脸",以生动的比喻写出夜深雨打桃花,花瓣娇嫩的面庞被雨水浸湿,显得楚楚可怜。"珠箔未登钩,早飘落、猩红数点",进一步描绘了雨滴打落花瓣,如同珍珠般洒落,猩红的花瓣零星飘落,增添了画面的哀婉。接下来的"碧云如梦,人去巳无踪",借碧云和梦境暗示了主人公的离别之痛,人已远去,只留下空荡荡的环境。"金泥凤,玉蟠龙,寂寞蛛丝检",通过华丽的装饰物与蜘蛛结网的孤独景象形成对比,表达了深深的孤寂和怀念。"玄华柔软,总被秋霜染",写出了花瓣在秋霜中凋零,暗示了时光的无情和美好事物的易逝。"永夜拥寒衾,耿青镫、膏凝晕闪",夜晚漫长,诗人独自拥着寒被,青灯下凝视着油膏渐凝的灯火,更显孤独。最后,"铜壶漏水,应是接天河;一声去,一声来,空把重门掩",以铜壶漏水象征时间流逝,而那离去的脚步声仿佛来自天际,诗人只能徒然关闭重门,将自己封闭在思念与孤独之中。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刘基独特的艺术风格。

刘基

1585首
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