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
中
女
湖
中
水
,
滑
如
脂
,
湖
中
女
,
芙
蓉
姿
。
湖
中
小
桨
荡
莲
叶
,
唱
得
吴
王
白
雪
词
。
轻
裙
利
屐
踏
雁
足
,
为
客
高
歌
激
明
目
。
生
年
不
作
人
家
妇
,
东
人
西
人
换
恩
主
。
主
家
薄
倖
非
三
从
,
归
来
抱
瑟
弹
孤
鸿
。
君
不
见
东
家
女
伴
粗
且
丑
,
嫁
得
比
邻
呼
阿
忪
。
写景抒情
人物
咏物
湖中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以湖水的比喻开始,形象生动地写出湖水的柔滑和光泽,如同凝脂一般。接着,诗人将湖中的女子比喻为出水芙蓉,展现了她的美丽和纯洁。湖面上,女子划着小船,轻轻摇动莲叶,曼声歌唱,其歌声清脆动人,仿佛吟唱着吴王的《白雪》词,富有韵味。女子身着轻盈的裙子,脚踏精致的鞋子,步履轻盈,如同雁足般优雅。她为客人高歌,歌声激昂,明亮了周围人的目光。然而,诗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她不愿平凡度日,甘愿更换主人,追求更为广阔的天地。然而,她的命运并非如意,主家薄情寡义,她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在被弃之后,她怀抱古瑟,弹奏起孤独的曲调,寄寓着内心的哀怨。诗人通过对比,指出东邻的女子虽然粗陋丑陋,但至少嫁为人妇,生活安定,而这位湖中女却经历了情感的波折。整首诗以湖水和女子为载体,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无奈。杨维桢的笔触细腻,情感深沉,展现了元末明初诗歌的独特魅力。
杨维桢
926首
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猜您喜欢
早秋夜作
唐·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醉中作
宋·陆游
名酝羔儿拆密封,香粳玉粒出新舂。披绵珍䱹经旬熟,斫雪双螯洗手供。吟罢欲沉江渚月,梦回初动寺楼钟。炉烟袅袅衣篝暖,未觉家风是老农。
夜月如昼与仲退坐松巢煮茶
宋·徐瑞
河淡星欲无,碧展天一幅。天孙分锦章,荐此半规玉。明入千家窗,此兴几人足。慷慨商声歌,主客俱不俗。泠泠古松根,枯樵煮寒瀑。清啸拍阑干,悲猿挂高木。
次韵补之药名十绝(其九)
宋·李光
草堂谁缉败蒲编,笑傲松萝不记年。应喜秋来甘泽泻,牵牛时复自蹊田。
苍颉台
唐·汪遵
观迹成文代结绳,皇风儒教浩然兴。几人从此休耕钓,吟对长安雪夜灯。
苏幕遮·钱塘避暑忆旧用美成韵
宋·赵必?
远迎风,回避暑。人似荷花,笑隔荷花语。无限情云并意雨。惊散鸳鸯,兰棹波心举。约重游,轻别去。断桥风月,梦断飘蓬旅。旧日秋娘犹在否。雁足不来,声断衡阳浦。
新婚诗为献孟作(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辛苦成凫藻,迟回得兔丝。天留琴瑟好,人与凤凰宜。鲍女仙难学,兰香笑不知。莫教衣不著,已及散花时。
采桑女
元末明初·钱宰
吴桑叶尽吴蚕老,吴姬采桑颜色好。玉钗半脱云鬓偏,一双蛾眉曾不扫。桑间桑扈鸣交交,少年莫把金丸抛,小姑摘茧归当缲。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