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
李
光
化
见
寄
二
首
(
其
二
)
万
里
承
平
尧
舜
风
,
使
君
尺
素
半
空
空
。
庭
中
无
事
吏
归
早
,
野
外
有
歌
民
意
丰
。
石
鼎
斗
茶
浮
乳
白
,
海
螺
行
酒
滟
波
红
。
宴
堂
未
尽
嘉
宾
兴
,
移
下
秋
光
月
色
中
。
写景
秋节
宴饮
赞美
石鼎
庭中
野外
民意
酒色
秋光月色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酬李光化见寄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诗人所在之地社会安定、民生富庶的景象。"万里承平尧舜风"赞美了太平盛世,如同古代贤君尧舜时期一样和谐。"使君尺素半空空"暗指书信往来频繁,表达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庭中无事吏归早,野外有歌民意丰"进一步描绘了地方官吏勤政爱民,百姓生活安宁,田野间歌声四起,反映出民众内心的满足和欢乐。"石鼎斗茶浮乳白,海螺行酒滟波红"通过细致入微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品茗饮酒的雅致生活,以及宴会上的热闹气氛。最后两句"宴堂未尽嘉宾兴,移下秋光月色中",写宴会意犹未尽,但宾客们在秋夜月色下继续畅谈,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体现了范仲淹的文人情怀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范仲淹
315首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