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
岩
篇
吴
中
胜
迹
灵
岩
山
,
奇
峰
秀
出
侵
云
间
。
梦
游
几
载
空
髣
髴
,
闻
来
此
日
穷
跻
攀
。
山
边
古
峒
至
今
在
,
曾
是
西
施
此
中
醉
。
吴
王
履
迹
翳
莓
苔
,
僧
智
经
坛
锁
苍
翠
。
松
涛
万
顷
起
高
岑
。
洒
似
琴
台
弦
上
音
。
慈
云
掩
映
墨
池
净
,
慧
绠
难
探
石
井
深
。
伯
图
只
今
俱
已
矣
,
眼
前
唯
见
箭
经
水
。
狂
来
长
啸
海
天
空
,
安
得
凭
虚
访
仙
子
。
写景
写山
怀古
抒情
赞颂
山水
秋景
松树
仙子
虚幻
赏析
《灵岩篇》由明代诗人陈履所作,描绘了灵岩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故事。诗中以灵动的笔触,展现了灵岩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首句“吴中胜迹灵岩山”,点明地点,灵岩山作为江南名胜,自古以来便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接下来“奇峰秀出侵云间”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灵岩山的雄伟壮观,奇峰直插云霄,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势。“梦游几载空髣髴,闻来此日穷跻攀”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灵岩山的向往之情,以及亲自登临的感受。通过“梦游”与“闻来”的对比,突出了实际登临的不易与满足感。“山边古峒至今在,曾是西施此中醉”两句,引入了古代美女西施的故事,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文化内涵。西施曾在灵岩山中饮酒作乐,这一传说为灵岩山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吴王履迹翳莓苔,僧智经坛锁苍翠”两句,将目光转向历史,提到了吴王与僧人的故事,展示了灵岩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吴王的足迹被青苔覆盖,僧人的经坛被苍翠环绕,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表现了灵岩山的静谧与庄严。“松涛万顷起高岑,洒似琴台弦上音”两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灵岩山的自然景观。松涛如同琴声般悠扬,充满了诗意与和谐之美。“慈云掩映墨池净,慧绠难探石井深”两句,进一步赞美了灵岩山的清幽与神秘。慈云轻拂,墨池清澈,石井之深难以探底,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最后,“伯图只今俱已矣,眼前唯见箭经水。狂来长啸海天空,安得凭虚访仙子”四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仙境的向往。伯图等人的事迹虽已成过去,但诗人仍希望能像仙子一样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追求心灵的解脱与超越。整首诗通过对灵岩山自然景观和历史故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猜您喜欢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过灵隐寺至石人岭有怀钝丁借秋阁礼九莲观音之约
清·朱枫
花飞欲尽奈何春,赖此扶筇自在身。涧水有香松粉落,寺门无路蕨拳新。深林数笋频留步,远壑寻源屡问人。回首借秋高阁上,隔年尚滞九莲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