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景
·
炎
宵
恶
明
烛
畏
日
才
宵
匿
,
谁
教
烛
又
添
。
明
虽
无
可
恶
,
看
得
故
成
炎
。
漏
永
风
如
禁
,
膏
残
饮
未
厌
。
万
枝
何
用
许
,
一
点
有
人
嫌
。
蛾
命
那
知
惜
,
虫
花
懒
复
占
。
吴
牛
应
自
笑
,
何
事
畏
银
蟾
。
写景-夏景
抒情
咏物-烛
季节-夏天
情感-忧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夜晚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炎热夏夜的独特感受。诗人以“畏日”开篇,点明了夏日的炎热,接着描述了夜晚点燃蜡烛的情景,表达了对夏日白昼过后的短暂凉爽的渴望。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明亮与黑暗、旺盛与衰减、需要与嫌弃等元素交织在一起,生动地刻画了夏日夜晚的复杂情感。“漏永风如禁,膏残饮未厌”,描绘了夜晚时间的漫长和微风的轻拂,以及蜡烛燃烧殆尽却仍不愿熄灭的情景,体现了对夏日夜晚的留恋。而“万枝何用许,一点有人嫌”则通过蜡烛的数量与人们对微光的态度的对比,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炎热时的矛盾心理。后半部分,“蛾命那知惜,虫花懒复占”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脆弱的感慨,以及对夏日昆虫生活的无奈。最后,“吴牛应自笑,何事畏银蟾”以吴牛(比喻害怕热的人)的形象自嘲,幽默地表达了对夏日酷热的无奈与戏谑。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夜晚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炎热季节的独特感悟,既有对自然现象的客观观察,也有对生活情感的深刻体验,语言生动,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刘辰翁
563首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猜您喜欢
病后登快哉亭
宋·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简雪窗董寺丞(其二)
宋·周端臣
圣贤事业在心槃,禹稷颜回岂异观。世故波澜同起灭,姓名千古要清寒。
郡圃偶题
宋·林希逸
曲阶倚杖行疏影,柳花度竹粘衣领。台根三两落残梅,时见幽禽窥野井。
水龙吟.六月四日顾鹤逸、金心兰、吴昌硕、曹君直招同云间和尚饯余于虎邱,谱此留别
清末近现代初·冒广生
惨然醉不成欢,酒杯都向君前尽。飞鸿杳杳,碧城何许,南来都无准。昨夜星辰,檀郎谢女,春眠方稳。甚七条弦上,声声变徵,曷不唱风波定。十载抛残玉轸。怨芳尘泪珠难忍。感时惜别,思.....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