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
光
静
坐
一
涉
山
水
趣
,
所
得
常
有
馀
。
况
兹
禅
境
寂
,
更
值
三
春
初
。
岚
光
照
几
榻
,
花
气
盈
庭
除
。
忽
聆
清
馨
音
,
顿
觉
尘
迹
疏
。
先
圣
言
渊
渊
,
瞿
昙
说
如
如
。
门
庭
别
疑
似
,
当
别
静
与
虚
。
欲
识
道
味
腴
,
莫
厌
山
中
居
。
写景
哲理
春天
抒情
田园
赞颂
赞美
写山
赏析
此诗《韬光静坐》由清代诗人秦道然所作,描绘了在山水之间静坐参悟禅理的意境。诗中以“一涉山水趣,所得常有馀”开篇,点明了在自然之中寻找心灵寄托的主题。接着,“况兹禅境寂,更值三春初”,进一步渲染了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春天的初始为静坐者提供了更加宜人的环境。“岚光照几榻,花气盈庭除”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阳光洒落的情景,以及鲜花盛开、香气扑鼻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自然之美。随后,“忽聆清馨音,顿觉尘迹疏”则表达了在静坐中突然听到清雅之音时,内心尘世杂念得以清除的感悟,体现了静坐修行对心灵净化的作用。“先圣言渊渊,瞿昙说如如”引用了古代圣贤和佛教教义,强调了通过静思默想来领悟深邃哲理的重要性。接下来,“门庭别疑似,当别静与虚”则暗示了在静坐中,外界的纷扰与内心的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喧嚣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最后,“欲识道味腴,莫厌山中居”表达了诗人对于静坐修行的推崇,认为只有深入山林,远离尘嚣,才能真正领略到修行的甘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理的深刻体悟,以及对静坐修行的赞美与向往。
猜您喜欢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