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怀

(

)

亲情
情感
怀旧
送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等待远方亲人归来时的情景,通过外孙的言行,以及老人的反应,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思念与期待之情。“外孙新学语,试问祖归不。”开篇便点出场景,一个孩子刚刚学会说话,好奇地询问祖父何时能回来。这句不仅展现了孩子的天真与纯真,也暗示了老人的离家之远,让人心生牵挂。“对我每微笑,不言频点头。”老人面对孩子的问题,虽然没有直接回答,但通过微笑和频繁点头的动作,传递出对孩子的爱意与耐心,同时也流露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孩子的疼爱,也有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经旬皆恨别,半晌暂忘忧。”“经旬”指经过十天,这段时间里老人满心都是对亲人的思念,感到无比的遗憾与别离之苦。“半晌”则是短暂的片刻,老人在这段时间里暂时忘记了忧愁,或许是因为孩子的陪伴或是其他事物的吸引,但这只是短暂的解脱,思念与忧愁依旧深埋心底。“婴慧偏多验,门前望客舟。”最后两句,孩子表现出的智慧往往能验证老人内心的情感,门前期盼着远方归来的人,象征着老人对亲人归来的殷切期待。整个画面温馨而略带哀愁,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与思念的沉重。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家庭中的温情与思念,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情感交流,以及在等待与期盼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魏学洢

173首
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贺李鸿章六十寿联
清·郭柏荫
为四海苍生,祝南极寿星不老;有六旬莱子,知北堂爱日方长。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烘炉润鼓。渐春到镜奁,明珠先曙。汉苑洞箫,初试东风,流莺语。吟壶曾结神仙侣。共欢夕、梅边尊俎。岁华依约,红裁翠剪,彩花钗股。休负。双鬟为识,乍回首最在、骄尘红雾。蘸语夜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