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抒情
怀旧
田园
惜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典型的古代私塾生活场景,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家庭亲情。首句“好葺柴关早下帷”点明了塾师对教育的重视,愿意早早地整理好学堂,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接着,“贫家父子习毛诗”则揭示了塾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教授知识,还承担起家庭教师的角色,帮助贫寒家庭的孩子学习《诗经》这样的经典著作。“传经邀得康成在,订字须关叔重知”两句进一步展示了塾师的专业素养和对学问的严谨态度。康成和叔重都是古代著名的学者,这里通过提及他们的名字,暗示塾师在传授知识时力求准确无误,尊重并遵循传统学术的权威。“茅屋主人恒菜色,荜门好味只园葵”描绘了塾师及其家庭的生活状态,虽然物质条件简陋,但精神世界却丰富多彩。只园葵象征着塾师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满足。最后,“先生莫漫歌长铗,花老春深归去迟”表达了对塾师的敬意和期待。长铗是古代剑的别称,这里借指塾师的教鞭或象征塾师的职责。诗人劝告塾师不必过于忧虑生活,春天已深,花儿即将凋谢,意味着时间宝贵,应珍惜时光,继续为孩子们的学业付出努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私塾教育的温馨画面,以及塾师与学生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同时也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魏学洢

173首
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自勉
宋·陆游
曩岁读隐书,妄意慕陶葛。芝房及乳石,日夜躬采掇。飞举固未能,死籍或可脱。那知事大谬,发齿将秃豁。神仙岂弃汝,正坐自迂阔。馀年尚努力,勿待烛见跋。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