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
鹤
(
其
五
)
不
向
三
山
更
买
山
,
一
声
便
欲
过
烟
鬟
。
托
身
合
在
青
霄
稳
,
放
志
无
如
碧
海
闲
。
阅
万
古
情
空
世
累
,
寻
千
年
迹
到
人
寰
。
应
怜
无
复
林
和
靖
,
谁
与
西
湖
订
往
还
。
咏物
写鸟
怀古
抒情
赞颂
亲情
地点
西湖
赏析
这首诗以咏鹤为题,借物抒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世俗的向往之情。首句“不向三山更买山”,以鹤自喻,表示自己不愿追求尘世间的功名利禄,不愿被世俗所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接着,“一声便欲过烟鬟”描绘了鹤飞翔的姿态,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渴望超越现实,追求精神上的飞翔。“托身合在青霄稳,放志无如碧海闲”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灵魂能够安顿在高远的天空,不受尘世纷扰,心志如同广阔的海洋般自由自在。接下来,“阅万古情空世累,寻千年迹到人寰”则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世事的淡然态度,他似乎在说,无论古今,无论人间百态,都已看透,唯有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才是真正的解脱。最后,“应怜无复林和靖,谁与西湖订往还”以林和靖(北宋诗人)为例,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感。林和靖是著名的隐士,西湖则是他常游之地,此处诗人似乎在说,自己就像林和靖一样,渴望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归宿,但又担心无人能理解或陪伴自己,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咏鹤,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猜您喜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雨中(其三)
元末明初·蓝仁
燕仆多空垒,莺僵在远林。春霜晴不久,社雨冷难禁。妄动徵前失,深藏异此心。故山栖老鹤,永夜自长吟。
雷州雷祖庙联
清·徐琪
为一世振聩觉聋,蹈厉无前,鼓荡烟霾走精锐;愿四海祥风膏雨,威棱不露,弥纶天地养和平。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过灵隐寺至石人岭有怀钝丁借秋阁礼九莲观音之约
清·朱枫
花飞欲尽奈何春,赖此扶筇自在身。涧水有香松粉落,寺门无路蕨拳新。深林数笋频留步,远壑寻源屡问人。回首借秋高阁上,隔年尚滞九莲因。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奉和过旧宅应制
隋末唐初·上官仪
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神麾飏珠雨,仙吹响飞流。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偃伯歌玄化,扈跸颂王游。遗簪谬昭奖,珥笔荷恩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