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日
林
居
飒
飒
微
风
雪
,
长
林
锁
白
云
。
曳
萝
山
骨
迥
,
汲
涧
水
衣
分
。
树
老
花
犹
在
,
霜
清
雁
不
群
。
谁
怜
捣
衣
者
,
此
夕
几
回
闻
。
写景
山水
冬日
动物
抒情
写风
思念
边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林居的静谧与孤寂之美。首句“飒飒微风雪”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寒冷而宁静的世界,微风中夹杂着雪花的轻柔触感,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接着,“长林锁白云”,长满树木的森林仿佛将天空中的云朵紧紧锁住,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封闭与神秘感。“曳萝山骨迥,汲涧水衣分”两句,通过“萝”和“涧”这两个意象,展现了林居生活的自然与朴素。山间的藤蔓与溪流的潺潺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居住者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树老花犹在,霜清雁不群”则将视角转向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即使树木年岁已高,依然绽放着花朵;霜天之下,大雁不再成群结队,各自飞翔,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生命状态的一种隐喻。最后,“谁怜捣衣者,此夕几回闻”以一个细腻的场景收尾,将读者的目光聚焦于一位在夜晚捣衣的女子。捣衣声在寂静的林间回荡,似乎在诉说着孤独与思念,引人深思。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日林居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如梦令·春景
清·沈榛
袅袅垂杨临水。庭下杏花开未。明月蓦移来,透破玉床鸳被。无寐。无寐。又被鸟声惊起。
国风·邶风·柏舟
先秦·诗经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