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日
约
同
从
兄
青
然
登
高
不
至
四
首
(
其
四
)
寒
烟
羃
历
暗
长
桥
,
几
点
渔
灯
趁
晚
潮
。
酤
得
邻
家
新
酿
美
,
半
炉
麸
炭
火
亲
烧
。
写景
秋节
佳节
寒烟
渔灯
酤酒
火炉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即九月初九)与亲友登高的愉悦心情。首句"寒烟羃历暗长桥"以淡远的笔触勾勒出秋日的模糊氛围,其中“寒烟”指的是秋天清冷的薄雾,而“羃历”则是古代诗人常用来形容水面上轻纱细丝状雾气的词汇。"暗长桥"可能象征着通向远方或心灵深处的一种途径。接着,“几点渔灯趁晚潮”描绘了傍晚时分,渔人点起渔灯准备出海捕鱼的情景。“几点”意味着数量不多,而“趁晚潮”则表现了渔人们紧跟着夜幕降临前赶赴海中。第三句"酤得邻家新酿美"中的“酤得”指的是酒已酝好,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诗人提到“邻家新酿美”,显示了对邻里之间交流和分享的亲切感受,以及对新鲜出炉美酒的期待。最后,“半炉麸炭火亲烧”则透露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半炉”暗示了一种节制与温馨,而“麸炭火亲烧”则是诗人亲手燃烧着的微小火堆,可能象征着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乐趣。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平凡生活中的美好所持有的赞赏与享受。
吴敬梓
184首
一字文木,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猜您喜欢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九日同诸公殊俗之作
唐·马云奇
一人歌唱数人啼,拭泪相看意转迷。不见书传青海北,只知魂断陇山西。登高乍似云霄近,寓目仍惊草树低。菊酒何须频劝酌,自然心醉已如泥。
多丽·七夕游莲荡作
宋·葛立方
破波光如镜,三翼轻舟。对雨馀、重岩叠嶂,何妨影堕清流。望芙蕖、渺然如海,张云锦、掩映汀洲。出水奇姿,凌波艳态,眼看□叶弄新秋。恍疑是、金沙池内,玉井认峰头。花深处,田田叶.....
九日陪越州元相燕龟山寺
唐·赵嘏
佳晨何处泛花游,丞相筵开水上头。双影旆摇山雨霁,一声歌动寺云秋。林光静带高城晚,湖色寒分半槛流。共贺万家逢此节,可怜风物似荆州。
登北高峰一首
宋·周紫芝
鼓楫去故里,携孥客东吴。湖山森照耀,鱼鸟相嬉娱。举目见两高,欲上徒嗟吁。人言不可往,无路登云衢。尽力贾馀勇,遂复酬宿逋。白鸟入苍烟,灭没在太虚。晓日沸晹谷,万川纳归墟。海.....
游清源洞
宋·释圆悟
清旦寻幽洞,攀跻有同游。雾雨藏诸峰,万窍响飕飕。树杪飞磴悬,岩外见客舟。藓藤垂翠琰,风叶随清流。百丈崖班驳,千尺木耸修。乌啼旸谷晓,云淡海城秋。莓苔蚀丹灶,山房花竹幽。疏.....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