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杨
氏
问
月
轩
次
周
葵
窗
韵
我
欲
停
杯
问
广
寒
,
中
间
宫
阙
几
时
安
?
丹
梯
有
影
非
难
上
,
玉
斧
无
痕
许
借
看
。
不
信
药
成
烦
老
兔
,
谁
怜
桂
冷
湿
青
鸾
。
相
逢
今
夕
知
何
夕
,
莫
笑
清
狂
兴
未
阑
。
抒情
咏物
秋节
怀古
思乡
自然景象
月
韵味词
赏析
这首诗《题杨氏问月轩次周葵窗韵》由元末明初诗人陈雷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月的遐想与感慨。首句“我欲停杯问广寒”,诗人以一种超脱世俗的姿态,表达了想要暂时放下手中的酒杯,去向那遥远的广寒宫发问的心愿。广寒宫是传说中月亮上的宫殿,此处暗喻诗人对月的向往与探索精神。接着,“中间宫阙几时安?”一句,诗人将目光投向广寒宫内部,提出了一个深邃的问题:何时才能在那神秘的宫殿中找到安宁?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逃避,也体现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丹梯有影非难上,玉斧无痕许借看。”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攀登丹梯(象征通往仙境的艰难之路)和借用玉斧(象征获得神力或智慧)看宫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现实、达到理想境界的渴望与可能性的思考。“不信药成烦老兔,谁怜桂冷湿青鸾。”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老兔(神话中的捣药之兔)和青鸾(传说中的神鸟)为喻,表达了对长生不老药的怀疑以及对自然界的神秘现象的敬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感慨。最后,“相逢今夕知何夕,莫笑清狂兴未阑。”这两句诗以一种轻松而略带幽默的口吻收尾,表达了诗人与月的相遇并非偶然,而是命运的安排。他邀请读者不要嘲笑他的清狂与热情,因为这份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正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宇宙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玉女庙
唐·吴融
九清何日降仙霓,掩映荒祠路欲迷。愁黛不开山浅浅,离心长在草萋萋。檐横渌派王馀掷,窗袅红枝杜宇啼。若得洗头盆置此,靓妆无复碧莲西。
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
唐·王维
袅袅秋风动,凄凄烟雨繁。声连鳷鹊观,色暗凤凰原。细柳疏高阁,轻槐落洞门。九衢行欲断,万井寂无喧。忽有愁霖唱,更陈多露言。平原思令弟,康乐谢贤昆。逸兴方三接,衰颜强七奔。相.....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