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上
升
玄
消
灾
护
命
妙
经
颂
太
上
本
来
真
,
虚
无
中
有
神
。
若
能
心
解
悟
,
身
外
更
无
身
。
假
名
元
始
号
,
元
始
虚
无
老
。
心
源
是
元
始
,
更
无
无
上
道
。
七
宝
为
林
苑
,
五
明
宫
殿
宽
。
人
身
皆
备
有
,
不
解
向
心
观
。
三
世
诸
天
圣
,
相
因
一
性
宗
。
一
身
无
万
法
,
万
法
一
身
同
。
放
出
光
明
照
,
无
央
世
界
中
。
乾
坤
明
表
里
,
日
月
觉
朦
胧
。
妙
观
无
静
苦
,
自
性
不
能
知
。
妄
想
随
缘
去
,
何
时
有
出
期
。
生
灭
何
时
尽
,
相
因
浩
劫
来
。
似
环
蝼
蚁
转
,
如
毂
碾
尘
埃
。
谁
言
河
海
阔
,
深
浅
尚
能
知
。
爱
欲
情
无
底
,
何
年
有
出
时
?
水
鸟
及
风
林
,
咸
归
一
法
音
。
如
何
颠
倒
性
,
自
起
万
般
心
。
虚
无
含
有
象
,
有
象
复
归
无
。
心
若
分
明
了
,
知
权
呼
有
无
。
无
空
空
不
空
,
无
色
色
不
色
。
若
能
知
色
空
,
色
空
皆
自
得
。
有
有
兼
无
有
,
无
无
及
有
无
。
虚
心
能
不
动
,
妙
道
自
来
居
。
如
人
入
黑
暗
,
目
睹
又
何
曾
。
若
要
分
明
见
,
须
凭
浩
劫
灯
。
有
相
兼
无
相
,
迷
惑
终
不
知
。
未
能
明
觉
性
,
安
得
决
狐
疑
。
众
生
情
行
劣
,
迷
失
道
根
源
。
特
谓
宣
宗
旨
,
教
令
入
妙
门
。
物
向
无
中
有
,
道
从
有
里
无
。
莫
生
无
有
见
,
迷
执
自
消
除
。
空
色
互
相
生
,
相
缠
如
纠
墨
。
要
知
空
色
理
,
自
莫
分
空
色
。
道
性
本
虚
无
,
虚
无
亦
假
呼
。
若
生
无
有
见
,
终
被
法
来
拘
。
不
空
是
真
空
,
不
色
是
真
色
。
空
色
便
为
真
,
真
法
何
曾
得
?
是
空
及
是
色
,
究
竟
总
非
干
。
要
认
真
空
色
,
回
心
向
己
难
。
空
色
宜
双
泯
,
不
须
举
一
隅
。
色
空
无
滞
碍
,
本
性
自
如
如
。
妙
音
喻
虚
性
,
虚
心
非
妙
音
。
认
他
毫
发
事
,
难
得
自
由
心
。
一
心
观
一
切
,
一
切
法
皆
同
。
若
能
如
斯
解
,
方
明
智
慧
通
。
了
悟
性
根
源
,
名
为
入
妙
门
。
妙
门
方
便
法
,
是
法
勿
留
存
。
决
破
疑
惑
网
,
有
无
都
不
干
。
正
心
长
自
在
,
如
隼
入
云
盘
。
心
静
六
根
清
,
六
根
随
性
行
。
性
能
无
著
物
,
邪
障
那
边
生
。
妙
经
无
碍
性
,
权
立
妙
经
名
。
故
为
众
生
说
,
令
教
悟
此
经
。
一
真
度
一
切
,
如
楫
济
横
流
。
真
性
随
身
有
,
勿
于
身
外
求
。
传
教
虚
无
理
,
世
间
散
布
行
。
诵
经
能
万
遍
,
其
义
自
分
明
。
真
性
号
神
王
,
飞
天
无
定
方
。
破
邪
能
自
外
,
坚
固
喻
金
刚
。
灵
童
即
正
性
,
无
染
号
真
人
。
威
猛
喻
师
子
,
名
殊
一
法
身
。
诸
天
诸
圣
众
,
无
一
亦
无
二
。
性
不
遂
波
流
,
是
名
真
侍
卫
。
语
默
及
游
息
,
无
生
一
念
思
。
忘
形
归
恍
惚
,
神
鬼
不
能
窥
。
正
法
度
邪
法
,
众
生
见
处
偏
。
若
生
无
有
见
,
即
被
染
心
田
。
天
尊
重
说
偈
,
直
为
指
心
源
。
汲
引
迷
惑
者
,
令
归
解
脱
门
。
道
非
干
视
听
,
视
听
转
生
疑
。
应
物
临
机
用
,
虚
心
即
可
知
。
心
疑
随
万
境
,
随
境
认
心
田
。
道
非
有
为
有
,
方
名
离
种
边
。
哲理
咏物
抒情
赞美
传教
赏析
这首诗歌颂的是道教的修炼理念,内容丰富,语含玄机。开篇即提出“太上本来真,虚无中有神”,表明最高的真理本质纯净,不可捉摸,但在虚空之中蕴藏着深邃的生命力。这是对道教宇宙观和修炼思想的一种阐释。接着,“若能心解悟,身外更无身”则强调了通过内心的悟性,可以超脱世间的束缚,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在。这种思想与道家的出神入化、超越生死的修炼目标相呼应。诗中还多次出现“虚无”、“有象”、“空色”等词汇,这些都是指代心灵世界和物质现实之间的关系,强调了通过对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可以达到对宇宙本原的洞察。同时,“心若分明了,知权呼有无”表达了一种智慧的顿悟,一旦心性澄明,就能辨别事物的真伪。此外,如“爱欲情无底,何年有出时?”则是对世间的情感和欲望进行了批判,认为它们没有尽头,但又难以预料何时能够解脱。这种思想体现了道家对于世俗欲念的超越态度。整首诗歌颂不仅是在阐述道教修炼的哲理,更在于指导修行者如何通过内心的观照和智慧的开启,达到与宇宙合一、解脱尘世的境界。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