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双
鹤
俱
遨
游
,
相
失
东
海
傍
。
雄
飞
窜
北
朔
,
雌
惊
赴
南
湘
。
弃
我
交
颈
欢
,
离
别
各
异
方
。
不
惜
万
里
道
,
但
恐
天
网
张
。
离别
动物咏物
情感
写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对鹤因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不得不分离的情景。"双鹤俱遨游,相失东海傍"展现了它们原本在一起嬉戏,但最终却因为季节变换或其他原因而在东海边缘失去了彼此的踪迹。"雄飞窜北朔,雌惊赴南湘"则形象地表达了鹤分头向不同方向逃逸的情景,其中“雄”指公鹤,“雌”指母鹤,它们分别向北方和南方逃去。诗人通过这对失散的鹤,寄托了自己对于友情或爱情的珍视与哀伤之情。"弃我交颈欢,离别各异方"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绪,那就是原本亲密的人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分开,每个人都走向不同的方向。最后两句“不惜万里道,但恐天网张”则表现出诗人对于这次离别的无悔和对未来命运安排的忧虑。"不惜万里道"意味着即使是远到万里的路程,也不后悔这次离别;而“但恐天网张”则透露出一种担心,生怕天定的网罗(比喻不可抗拒的命运安排)会突然收紧,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困扰和挑战。整首诗通过描绘鹤的失散,表达了对人间情感脆弱与不易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无法控制的命运力量的敬畏之心。
曹植
140首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后雁字十九首(其七)
明末清初·王夫之
湘岸临潭帖,天山拓汉铭。为谁修楚史,自解注禽经。语雀羞刑牍,言鹦笑说铃。挥毫千里泻,腕脱不曾停。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秋夜怀云崖禅友
清·释敬安
云外佳期才一晤,人间小别又三秋。谁知夜静溪声里,明月怀君独倚楼。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