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抒情
夜景
秋日池塘
情感抒发
怀旧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中独处池亭,夜不能寐的情境。首句“昼卧虚堂夜起行”,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白天在空旷的厅堂中卧床,夜晚却难以安眠,不得不起身行走的状态。次句“朦胧斜月透疏棂”,通过朦胧的月光穿透稀疏的窗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第三句“无端借得东邻水”,看似不经意间借用邻家之水,实则暗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自嘲,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对自然界的亲近和向往。最后一句“一曲江州诉到明”,以江州司马白居易的《琵琶行》为喻,表达了诗人深夜难眠时内心的孤独、哀愁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直到天明仍未消散。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病中人的复杂心境,引人深思。

王世贞

7088首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