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抒情
咏物
写景
怀古
写山
怀恩
检法
避邪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闻南中流言有感(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与感慨。首联“自来穷达信乾坤,混沌今劳倏忽论”,诗人以“乾坤”象征宇宙自然规律,以“混沌”比喻复杂混乱的社会现实,指出个人的穷困或显达都应顺从自然规律,而当前社会的混乱需要迅速理清。颔联“荷弱不堪持作柱,兰芬那晓避当门”,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荷”比作柔弱无力之人,“兰”比作高洁之士,形象地描绘出在社会中,即使是最柔弱无力的人也无法承担重任,而最纯洁高尚的人也难以避免受到伤害的现状。颈联“毋言白简何人指,只是青山圣主恩”,这里“白简”指的是公正的法律或判决,诗人在此表达对公正的渴望,认为不应指责法律的不公,而是应该感激君主的恩泽,暗含对当时政治体制的反思。尾联“检遍科条无死窜,可烦词客为招魂”,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对社会公正的追求,认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应有人因错误而遭受不公正的对待,同时也希望文人能为那些因冤屈而逝去的灵魂发声,呼吁社会正义。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形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人性尊严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王世贞

7088首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猜您喜欢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