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离别 写景

赏析

这首诗名为《别弟(其一)》,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诗中描绘了兄弟分别时的场景,情感深沉而真挚。首句“别时携手上河梁”,以“河梁”这一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兄弟俩在离别之际,手牵手踏上渡口的情景,充满了不舍与依恋。次句“两岸相看即异乡”,将离别的哀愁推向高潮,兄弟俩站在河的两岸,彼此相望,却已身处异乡,这种空间上的分离,象征着心灵的割裂,让人感伤不已。第三句“独立苍茫归骑晚”,画面转换,诗人独自一人站在广阔的天地间,等待着弟弟离去的马车渐行渐远。这里的“独立”和“苍茫”渲染出一种孤独与辽阔的氛围,而“归骑晚”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不可避免。这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最后一句“春来月色倍如霜”,以春夜的月色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离去后内心感受的深刻描绘。春天本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但此时的月色却如同严冬的霜雪,冷清而凄凉,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表现了离别后的孤寂与哀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离别图景,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兄弟之情的深切怀念与感慨。

王世贞

7088首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