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边塞
抒情
写景
秋天的
战争
思乡
写夜
赞美边防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战争场景中的将领形象与士兵生活,以及战场之外的家庭情感,展现了战争对个人和家庭的深远影响。首联“易将应看贼首函,到营又似勒枚衔”,以“易将”比喻更换将领,暗示战争局势的多变,而“贼首函”则象征着敌军首领被擒,显示出战争的激烈与结果的不确定性。接着“到营又似勒枚衔”一句,通过“似勒枚衔”的形象,描绘出将领在军营中严肃而坚定的形象,仿佛是勒枚(一种古代军队中的指挥工具)的持有者,指挥若定。颔联“翻疑充国屯田守,岂有辛毗仗节监”,运用典故,提到汉代名将赵充国屯田守边,以及三国时期魏国重臣辛毗持节监军的故事,以此来赞颂将领们坚守职责、忠诚勇敢的精神。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将领们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相似品质。颈联“卧甲征夫听夜柝,捣砧思妇寄秋衫”,转向对士兵和家庭的描写。士兵们在夜晚听着柝声(古代军队中用于报时或警戒的器具声),体现了战争环境的紧张与艰苦;而远方的妻子则在捣衣声中思念着远征的丈夫,寄送衣物表达关怀与支持。这一联细腻地描绘了战争对个人情感的影响,展现了家国情怀。尾联“祭风台畔樯乌转,枉费催开海舶帆”,以“祭风台”象征着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樯乌(一种水鸟)的飞翔与海舶帆的催开,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也暗含着对战争中牺牲与努力的反思。这一联以景结情,寓意深刻,表达了对战争复杂性的思考,以及对和平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典故运用,不仅刻画了战争中的将领形象和士兵生活,还深入探讨了战争对个人情感和社会关系的影响,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

赵翼

65首
赵翼(1727—1814年6月5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史学家。一字耘崧,又号裘萼,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猜您喜欢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满江红·东阿道中
明·俞彦
荏苒征途,马首外、黄埃飞灭。渐初夏、麦寒西陇,草熏南陌。平楚澹烟迷云鹜,乱山落照闻啼鴂。只玉骢、飘泊未归来,心慵怯。名与利,多生劫。劳和恨,他生业。怕镜中不似、去家时节。.....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至沪偶病(其三)
清·许传霈
传说烽烟近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流民贫病无生计,谁仗扁舟万里风。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苦水题壁
清·李銮宣
黄泥垩屋粪围墙,来自伊吾古战场。客子装车先载水,旅人投店似分房。□更漏静风鸣镝,马角春寒夜陨霜。坐久莫争牢落感,浮生何处不他乡。
杂曲歌辞·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怒号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
观胡人吹笛
唐·李白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