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王
太
博
出
镇
桂
林
主
上
求
人
镇
大
藩
,
桂
林
虽
远
莫
嗟
叹
。
薛
能
嘉
树
非
真
命
,
韩
愈
潮
阳
是
谪
官
。
甘
雨
将
沾
蛮
草
润
,
仁
风
先
扫
瘴
烟
残
。
龙
钟
不
得
相
随
去
,
愿
寄
州
图
枕
石
看
。
送别
赞美
地点
桂林
抒情
写景
情感
思乡
情感
友情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野为好友王太博出镇桂林所作的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和祝福,同时也寓含了对友人此次重任的期许。首句“主上求人镇大藩”,点明了王太博被委以重任,前往桂林这样的边疆重镇,暗示朝廷对其寄予厚望。接着,“桂林虽远莫嗟叹”劝慰友人不必因路途遥远而唉声叹气,暗示此行意义重大。“薛能嘉树非真命,韩愈潮阳是谪官”这两句引用典故,薛能虽有才华,但未得重用,而韩愈也曾被贬潮阳,以此表明即使面临困境,也应坚韧不拔,视之为磨砺的机会。诗人希望王太博能如薛能般坚守,如韩愈般有担当。“甘雨将沾蛮草润,仁风先扫瘴烟残”运用比喻,形容王太博的政绩如同甘霖滋润蛮荒之地,仁德之风能驱散瘴疠之气,展现了对友人治理地方的期待和信心。最后两句“龙钟不得相随去,愿寄州图枕石看”,表达了诗人因年迈无法随行的遗憾,只能寄望于友人将桂林的治理情况通过书信告知,自己则愿在家中静观其成,期待好友在边疆建功立业。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激励,又有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国家和朋友的深情厚谊。
魏野
395首
魏野(960~1019),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北宋诗人。他原为蜀地人,后迁居陕州(今河南陕县)。诗效法姚合、贾岛,苦力求工;但诗风清淡朴实,并没有艰涩苦瘦的不足。他一生清贫,却又不随波逐流,为后人称道。代表诗作有《寻隐者不遇》等。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