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
岳
十
四
韵
东
西
南
北
岳
,
峻
极
尽
难
群
。
有
感
生
贤
相
,
无
偏
像
圣
君
。
四
方
观
玉
像
,
万
壑
绝
妖
氛
。
影
入
周
公
侧
,
声
曾
汉
后
闻
。
民
居
依
巨
荫
,
敕
祭
答
殊
勋
。
洞
府
高
低
接
,
都
城
左
右
分
。
烟
浮
巢
父
水
,
岚
湿
许
由
坟
。
顶
阔
星
难
转
,
岩
高
日
易
曛
。
薜
萝
藏
隐
逸
,
瀑
布
溅
耕
耘
。
帝
籍
颁
新
读
,
天
香
降
庙
焚
。
石
危
名
启
母
,
柏
大
号
将
军
。
献
寿
临
双
阙
,
呈
祥
出
五
云
。
将
仙
存
旧
迹
,
封
禅
验
遗
文
。
终
待
移
家
住
,
闲
眠
乐
放
勋
。
写景
山水
咏物
怀古
抒情
赞美
情感
地点
嵩山
读书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野所作的《嵩岳十四韵》,通过对嵩山(中岳)的描绘,展现了其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诗人以四句一组的方式,从各个角度赞美了嵩山的峻极难群,如贤相和圣君的象征,玉像的四方瞻仰,以及其对周公、汉后等历史人物的影响。接下来,诗中描述了山中的居民、祭祀、洞府、山水景色,以及仙人遗迹和封禅仪式的痕迹。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嵩山的向往,希望能在此地安家,享受宁静的生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描绘了嵩山的自然之美,又寓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人文精神。
魏野
395首
魏野(960~1019),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北宋诗人。他原为蜀地人,后迁居陕州(今河南陕县)。诗效法姚合、贾岛,苦力求工;但诗风清淡朴实,并没有艰涩苦瘦的不足。他一生清贫,却又不随波逐流,为后人称道。代表诗作有《寻隐者不遇》等。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