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水
离别
哲理

赏析

这首诗以“和董承事三颂见别(其二)”为题,由宋代诗人释慧方所作。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离别之情。首句“顺水张帆息浪花”,描绘了一幅在平静水流中乘风破浪的画面,帆船顺流而下,轻轻拂过水面,激起的浪花仿佛是轻盈的音符,在水面上跳跃。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隐喻着人生旅途中的顺境与轻松。次句“截流一句不周遮”,则以更为抽象的方式表达了对时间与空间的超越。诗人似乎在说,即使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也有那么一刻,能够暂时停下脚步,不被周遭的纷扰所遮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清晰。这句诗富有哲思,暗示了在忙碌与复杂的世界中,人们仍能寻得心灵的避风港。后两句“已登彼岸无馀事,入海谁能更算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通过“彼岸”这一概念,象征着人生的终点或精神的解脱之地。当一个人达到了这个彼岸,所有的烦恼与忧虑都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是内心的平和与满足。然而,即便如此,诗人又以“入海谁能更算沙”提出疑问,暗指即便在最宁静的状态下,人生的复杂与不可预测性依然存在。这不仅是对离别的感慨,也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离别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它既是对朋友离别的深情告别,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索,充满了深邃的意味和情感的共鸣。

猜您喜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