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怀才不遇
送别
秋天
情感
读书
惜时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作品,名为《赠万生下第还吴》。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赞美其文学才华的诗句。“直道多不偶”一句,透露出诗人与友人理念相投却又难得遇合的感慨。“美才应息机”则是对友人文学才能的高度评价,意味着他的文采如同精妙的机械装置,值得人们去细细品味。“灞陵春欲暮”描绘了时光流逝的景象,诗人在这个季节的尾声中感到孤独和无奈。接着,“云海独言归”,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壮阔云海,只身一人返回家乡的心境。“为客成白首”一句,通过时间流逝使头发变白来形象地表达了长期漂泊他乡的辛酸。而“入门嗟布衣”,则是对归来的诗人穿着粗糙之物的描写,反映出一种平淡甚至贫寒的生活状态。最后,“莼羹若可忆”和“惭出掩柴扉”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美好时光难以忘怀的心情,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如意的无奈与避世之举。这里的“莼羹”,古代常用来比喻友情或亲情的深厚,通过掩柴扉这一行为,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心灵上的逃避。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更蕴含着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郎士元

74首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寄陈文举四首(其一)
明·贝琼
凤皇台下犹为客,雪满头颅一病翁。却忆山人读书处,月轮夜照水晶宫。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又赠上人(其三)
宋·周南
橙橘青时最有香,包山架后两番霜。上人梦里营诗思,比似看经僧更忙。
随太守送神归而有感
宋·周南
泌水洋洋可乐饥,强寻囊粟止儿啼。自怜蠹简为儒误,也逐鸣笳到佛祠。文字不堪供吏役,姓名渐喜少人知。一廛未办归耕计,坐看槐堂绿荫移。
送友人边游
唐·黄滔
衔杯国门外,分手见残阳。何日还南越,今朝往北荒。砂城经雨坏,虏骑入秋狂。亲咏关山月,归吟鬓的霜。
秋风行送同年柯正之之任留都
明·梁有誉
秋风袅袅起燕城,千树万树凉蝉鸣。山川萧瑟雁南度,客子当歌空复情。更闻鹿塞驰胡兵,旄头未落太白明。羽书夜入蒲萄观,铁骑朝屯细柳营。对此感慨那能平,况复客里送君行。怜君素负出.....
采莲令
宋·柳永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