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
赞美
怀古
写植物
抒发情感
亲情表达
季节之秋
历史哲理

赏析

这首诗《采葵》由宋代诗人彭汝砺所作,通过描绘对“葵”这种植物的喜爱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廉洁品格的追求。首句“古人采薇蕨,我亦爱斯葵”,诗人以“古人”采食野菜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葵”这一植物的喜爱之情,暗示了葵在古代就已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接着,“能随朝阳倾,不为秋露萎”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葵花向阳而生、不畏秋霜的特点,象征着诗人对光明、坚韧品质的向往和追求。“烹调戒中厨,聊以燕母慈”则体现了诗人将葵花视为家庭美食,不仅满足口腹之欲,更寓意着以慈爱之心对待家人,体现了诗人的生活哲学和道德观念。最后,“拔根取廉名,未愧鲁公仪”一句,借用了鲁公仪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追求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即使在物质生活中也能保持高洁的品格,不为外物所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不仅赞美了葵花的自然之美,更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猜您喜欢

次韵和崔公孺国博观新模正献杜公草书
宋·韩琦
珍藏正献草书诗,传诫云来示永贻。几夜风涛偃松柏,半天雷雨起蛟螭。临池学苦应同妙,舞剑功如未是奇。刊石岂徒为世玩,更思清节可师之。
水石菖蒲为林孟和作
明·吴希贤
沧江之波不盈掬,小石棱层削寒玉。晓露无声堕古苔,九节灵苗为谁绿。兰桡去后汀渚空,濛濛疏雨吹烟丛。回琴点瑟邈何许,风味泠然谁与同。举世纷纷竞秾郁,此草弃置无人录。粉署仙郎最.....
和王校勘中夏东园
宋·晏殊
东园何所乐,所乐非尘事。野竹乱无行,幽花晚多思。闲窥鱼尾赤,暗辨蜂腰细。树影密遮林,藤梢狂罥袂。潘蔬足登膳,陶秫径取醉。幸获我汝交,都忘今昔世。欢言捧瑶佩,愿以疏麻继。
画虎行为吉州假守苏公作
宋·徐俯
昔日何人画于菟,君家独有他家无。宣城老包骨已朽,纷纷俗子尚欢呼。大虎蹲踞小虎戏,目光注射百步外。名画多闻内府收,人间岂惜千金费。巉巉岩岩谷中石,老树穹枝拂秋色。锐头将军射.....
新笋成竹
宋·宋祁
雨町犀株突,阳皋锦槊攒。窍均轩世律,皮解汉廷冠。冉冉生能直,萧萧意自寒。翠云舒作叶,碧血染为竿。梢弱烟方定,筠浮粉未乾。抛阴照流水,迸节犯朱栏。会待翔鹓集,非缘戏马残。林.....
赋得绿珠
明·袁凯
于越山水秀,自古有名娃。绿珠虽后来,声名天下夸。明珠动盈斛,轻绡亦论车。众人不能得,独向石崇家。名园临紫陌,高楼隐丹霞。文犀饰窗槛,白玉缀檐牙。为乐未及终,奇祸忽来加。厚.....
金陵三首(其二)
明·王跂
旧客疲驴瀍涧阴,桥山春树独行吟。翠微寒日熊罴肃,紫昊晴烟松柏深。共看配天修巨典,谁教陆地作平沉。兴亡百变无如此,马赵偏安也笑今。
子骏运使八咏堂(其二)桐轩
宋·文同
晴影满空壁,晨曦上清轩。庭下双高桐,枝叶蔚以繁。种者意自远,岂并群木论。谓可縆朱丝,中有雅韵存。成之在谁手,但为培霜根。须知治世音,尽付于此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