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泉
秋
风
入
野
凉
,
吹
散
菊
花
芳
。
万
里
无
人
处
,
千
枝
祇
自
香
。
风
流
忆
彭
泽
,
时
节
念
重
阳
。
物
意
虽
寥
寂
,
能
忘
酒
一
觞
。
写景
节日
秋节
写花
菊花
抒情
怀念古人
友情
节日情怀
秋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风中野地的凉爽与菊花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孤寂的意境。首句“秋风入野凉”直接点明季节与环境氛围,秋风的凉意与田野的宁静相融合,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着,“吹散菊花芳”一句,通过秋风的轻拂,让菊花的香气弥漫开来,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与欣赏。“万里无人处,千枝祇自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寂而又自足的美感。在广袤无人的田野上,千枝菊花独自散发着香气,不因无人欣赏而减损其芬芳,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种景象不仅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纯净与力量,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淡泊与高洁。接下来,“风流忆彭泽,时节念重阳”两句,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人物、传统节日联系起来,增加了诗歌的文化深度和情感厚度。诗人以“风流”二字赞美彭泽(即陶渊明),表达了对这位田园诗人的敬仰之情;同时,提及重阳节,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氛围,也暗含了对传统与季节更替的感慨。最后,“物意虽寥寂,能忘酒一觞”则收束全诗,以物我两忘的哲学思考结束。即使面对孤独与寂静,诗人依然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通过饮酒这一行为,与自然、历史乃至宇宙达成某种和谐与共鸣。这种超越物质与世俗的追求,体现了诗人深邃的精神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深情回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酬朱孔年惠菊(其二)
明·林俊
柴桑归爱一身轻,中路黄花到眼明。不见芙蓉见秋水,最难摹索是风情。
书斋秋夜
清·刘霖
院静重门掩,风轻小阁凉。窗含一树月,菊傲五更霜。塞雁惊寒过,村尨吠漏长。凭栏无限意,灯火伴昏黄。
惜黄花慢·晴郊访菊
清·陈维崧
郭外烟林。趁板桥夹浦,迤逦秋寻。溪翁陇口,半畦嫩蕊,园丁屋角,数亩浓阴。离披开坼铺如锦,纵藻耀、偏觉萧森。选野岑。倚风藉草,隔涧捶琴。浊醪无伴孤斟。渐林霏小结,岩翠将沈。.....
满江红·奉酬曾端伯使君,兼简赵若虚监郡
宋·向子諲
雁阵横空,江枫战、几番风雨。天有意、作新秋令,欲鏖残暑。篱菊岩花俱秀发,清氛不断来窗户。共欢然、一醉得黄香,仍叔度。尊前事,尘中去。拈花问,无人语。芗林顾灵照,笑抚庭树。.....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张锡
九秋霜景净,千门晓望通。仙游光御路,瑞塔迥凌空。菊彩扬尧日,萸香绕舜风。天文丽辰象,窃抃仰层穹。
禅月台(其二)
宋·韩淲
寻得残僧上月台,雨云清薄未全开。茶瓯坐久酒杯举,桂树落香黄菊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