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
蜕
昼
夜
本
循
环
,
天
地
均
此
理
。
人
生
出
入
机
,
昼
夜
差
可
拟
。
仙
家
学
蝉
蜕
,
脱
然
遗
腐
胔
。
白
骨
尚
珍
藏
,
似
未
忘
生
死
。
哲理
人生感悟
写人生
写蜕变
感悟生死
赏析
这首诗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人生的哲理和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开篇“昼夜本循环,天地均此理”两句直接点明了自然界昼夜交替、生生不息的主题,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的态度。接着,“人生出入机,昼夜差可拟”进一步说明了人生如同日夜更迭,生命的短暂与有限性。诗人通过这种比喻强调了对时间宝贵性的认识。至于“仙家学蝉蜕,脱然遗腐胔”,则是说到了修仙之道,从蛹化蝶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即便是肉体衰败,也能精神飞扬,超脱尘世。这一部分诗句显示了诗人对于生命转换和精神层面的追求。最后,“白骨尚珍藏,似未忘生死”则透露出一种对待死亡的态度,尽管身体消亡,但那精神遗产或记忆依旧被珍视,似乎还在怀念那些生命中的片段。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深刻反思。整首诗通过对自然规律与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永恒的精神境界,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生命过程中苦乐参半的感悟。
猜您喜欢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闺词十二首(其十二)
明·张元凯
皓魄不常圆,一月圆一夕。明夕倏已亏,天道无停息。人事徒可怜。一亏不复圆。娟娟芙蓉花,弃置秋江边。
送杨昱归省(其四)
明·杨士奇
前年南上省慈亲,旋侍严亲近此辰。富贵光荣皆外物,人生真乐是天伦。
隐园杂咏十七首(其六)观生处
明·黎民表
世故多歧路,功名一聚尘。观生何处是,半榻隐吾身。
有感
宋·丘葵
万古有条平坦路,东西南北甚分明。世间多少惺惺汉,尽向荆榛里面行。
对酒
清·张裕钊
我生七龄把书轴,五十三年风转烛。少年意气今白头,缩项拳身一蜗壳。中遭丧乱风尘昏,十载流离窜山谷。衰拙更作杞人忧,端居自效唐衢哭。五侯七贵驰高轩,君卿子云入华屋。纷纷于我亦.....
家心陔疲于津梁国
清·李兆洛
天涯渺难即,吾意其蹉跎。江上无芙蓉,搴裳意云何。吾子好筋骨,卅载历坎坷。陆岂无虎狼,水岂无蛟鼍。行行为谁驱,万里俯仰过。讵云恃忠信,遂可轻风波。放杖得小休,隐然契天和。托.....
题僧院
唐末宋初·李涛(信臣)
走却坐禅客,移将不动尊。世间颠倒事,八万四千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