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
福
寒
林
入
林
鹤
氅
披
,
正
可
敌
凛
冽
。
最
爱
道
旁
松
,
后
彫
显
奇
节
。
岂
不
承
雨
露
,
只
解
傲
霜
雪
。
携
樽
狎
晚
晴
,
疏
枝
透
明
月
。
写景
咏物
山水
寒林
傲雪
赞美
季节
气候
抒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林中静谧而充满生机的画面。诗人以鹤氅披身,步入林间,面对凛冽的寒风,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坚韧。鹤氅,古代的一种长袍,常与隐士或高人相联系,此处象征着诗人的高洁品格和对自然的亲近。“最爱道旁松,后彫显奇节。”诗人特别喜爱道旁的松树,在严冬之后依然保持其独特的风骨,不畏霜雪,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品质。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松树以人格化的情感,强调其在逆境中的坚持与美丽。“岂不承雨露,只解傲霜雪。”这句话进一步揭示了松树的特性,它虽然也承受过雨露的滋润,但更懂得在霜雪中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不屈不挠地生长,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貌。最后,“携樽狎晚晴,疏枝透明月。”诗人手持酒樽,与晚霞相伴,欣赏着稀疏的树枝在月光下的透明之美。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与雅致,也寓意着在生活的艰难时刻,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美好,寻找生活中的诗意与乐趣。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林中的景象,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公事后禁门三首(其一)
明·蔡羽
龙輴金铺丽,蜚廉贝阙县。燕藏朱户网,花隔绮疏烟。刻漏虚银箭,宫槐积翠钱。瑶台夜夜月,不复妒婵娟。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