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牛
首
炉
与
人
千
载
墦
间
偶
得
存
,
传
从
鼻
祖
到
云
孙
。
土
痕
蚀
处
形
摹
薄
,
苔
色
侵
来
款
识
昏
。
制
样
想
应
规
象
鼎
,
验
图
只
合
配
牺
尊
。
赠
君
博
古
斋
中
去
,
书
传
閒
时
细
讨
论
。
咏物
写古物
送别
读书
赞颂
赏析
这首宋诗《送牛首炉与人》是周端臣所作,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件古物——牛首炉。"千载墦间偶得存",开篇即传达出牛首炉的珍贵和历经沧桑,它在乱葬岗中偶然留存至今。"传从鼻祖到云孙",强调了这件器物家族传承的悠久历史。"土痕蚀处形摹薄,苔色侵来款识昏",细致地描绘了牛首炉表面的磨损痕迹和岁月侵蚀下的斑驳色彩,显示出其古老而沉静的气息。"制样想应规象鼎,验图只合配牺尊",诗人推测其制作工艺精湛,可能模仿古代的鼎器,且图案设计与祭祀用的牺尊相配,暗示其可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最后两句"赠君博古斋中去,书传閒时细讨论",诗人将牛首炉赠予他人,希望收者能在闲暇时光里,在博古斋这个充满学问气息的地方,仔细研究和探讨它的来历与价值,体现了诗人对文物传承的重视和对友人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通过牛首炉这一具体物件,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知识传承的热忱。
周端臣
107首
宋词人。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寓临安。宋周密《武林旧事》云其曾经“御前应制”。后出仕,未十年而卒(释斯植《采芝集·挽周彦良》“白首功成未年”)。其词作今存九首,内容多为伤春、怨别,其中有四首“西湖”词。亦能诗,《诗家鼎脔》及《宋诗纪事》收其诗九首。有《葵窗词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三辑有其诗一卷。诗,以影印文渊阁《四车全书·江湖后集》为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忆江渎池庐
清·顾印愚
藕根迸水青钱小,竹箨铿林绿襁斑。初夏池塘忘不得,乱书重叠对西山。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烘炉润鼓。渐春到镜奁,明珠先曙。汉苑洞箫,初试东风,流莺语。吟壶曾结神仙侣。共欢夕、梅边尊俎。岁华依约,红裁翠剪,彩花钗股。休负。双鬟为识,乍回首最在、骄尘红雾。蘸语夜潮.....
清涟寺观鱼叠旧作韵
清·爱新觉罗·弘历
烟轻春雨后,暇值万几馀。载礼金光佛,因观青色鱼。生机盎翰墨,乐意映襟裾。怪底参军羡,还劳开士如。新题看㡧画,旧句读碑书。谩设重来约,犹今视昔欤。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