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铁
塔
寺
江
南
地
僻
繁
华
盛
,
古
寺
巍
然
铁
塔
存
。
金
屋
月
梅
横
夜
雨
,
铜
驼
露
草
泣
秋
原
。
六
朝
王
气
人
何
在
,
几
度
悲
风
铃
自
喧
。
尚
有
他
年
旧
时
字
,
摩
挲
一
半
没
苔
痕
。
写景
地点
怀古
抒情
秋节
古寺
摩崖石刻
历史
赏析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游铁塔寺》描绘了江南地区的一处古寺及其历史沧桑。首句“江南地僻繁华盛”,展现了江南地区的富庶与热闹,而“古寺巍然铁塔存”则点出诗人的游览对象——一座古老的铁塔,显示出其历经岁月仍屹立不倒。接下来,“金屋月梅横夜雨”运用了富有诗意的画面,描绘了月光洒在金碧辉煌的屋檐和梅花上,伴随着夜雨,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铜驼露草泣秋原”则借物抒怀,以铜驼象征历史遗迹,露草和秋原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往昔王朝荣光消逝的感慨。“六朝王气人何在”直指六朝时期的辉煌已成过往,诗人发出疑问,昔日的帝王之气如今何处?“几度悲风铃自喧”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苍凉,风中的铜铃声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最后两句,“尚有他年旧时字,摩挲一半没苔痕”,诗人感叹即使岁月侵蚀,铁塔上的文字依然可见,只是被青苔覆盖,暗示着历史的痕迹虽被时间掩盖,但仍能让人追忆往昔。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铁塔寺的历史变迁和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沉思。
萨都剌
800首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酬对雪见寄
唐·许浑
飞度龙山下远空,拂檐萦竹昼濛濛。知君吟罢意无限,曾听玉堂歌北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