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
华
歌
奉
寄
白
岩
乔
司
马
翠
华
遥
在
钟
山
侧
,
五
云
松
柏
空
愁
色
。
长
干
街
头
飞
落
花
,
秦
淮
树
上
啼
早
鸦
。
雁
门
旌
旗
塞
江
口
,
蛾
眉
哭
声
彻
南
斗
。
翩
翩
渔
猎
百
草
长
,
紫
鳞
白
额
随
龙
骧
。
赤
心
将
军
射
雕
手
,
马
上
弯
弓
天
子
傍
。
京
尘
北
风
暗
麟
王
,
梨
园
子
弟
争
驰
逐
。
彭
蠡
中
丞
思
赤
松
,
留
都
司
马
哀
黄
竹
。
御
苑
朝
天
杨
柳
垂
,
锦
缆
牙
樯
那
得
知
。
寄
书
惆
怅
话
王
室
,
一
夜
秋
风
鬓
欲
丝
。
写景
怀古
情感
咏物
秋景
思乡
怀才不遇
情景
边塞
悼亡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皇甫涍的《翠华歌奉寄白岩乔司马》描绘了一幅皇家气象与离别愁绪交织的画面。首句“翠华遥在钟山侧”以翠华(古代帝王仪仗)远在钟山之侧,暗示了皇帝的远离和京城的遥远。接着,“五云松柏空愁色”借松柏的愁容,寓言了对朝廷的思念和担忧。“长干街头飞落花,秦淮树上啼早鸦”通过描绘街头落花和秦淮河畔早鸦的啼鸣,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故都南京的深深怀念。接下来的诗句“雁门旌旗塞江口,蛾眉哭声彻南斗”则运用了边塞的意象,象征着战事的紧张和民间的哀痛。“翩翩渔猎百草长,紫鳞白额随龙骧”描绘了渔猎场景,隐喻国家的安宁与军事力量,而“赤心将军射雕手,马上弯弓天子傍”则赞美了忠勇的将领,他们如同天子身边的猛士,守护着国家。然而,随着诗歌的推进,“京尘北风暗麟王,梨园子弟争驰逐”展现了京城的奢华与混乱,与“彭蠡中丞思赤松,留都司马哀黄竹”中官员们的忧虑形成对比。最后,“御苑朝天杨柳垂,锦缆牙樯那得知”描绘了宫廷的宁静,但诗人却无法传达内心的忧虑,只能在秋风中感叹“寄书惆怅话王室,一夜秋风鬓欲丝”。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皇权的敬畏,又有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故乡的怀念,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怀净土诗(其七)
元末明初·梵琦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