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抒情
春夜
宴会
赞美
颂扬同僚
地点
省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一位官员在省署中与同僚欢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宴饮的氛围和官场的和谐。首联“春宵入席偶追陪,省署张灯共举杯”开门见山,点明了时间、地点以及聚会的氛围,春夜宴饮,灯火通明,众人举杯相庆,营造了一种温馨而融洽的聚会场景。颔联“万户星辰花影静,九天闾阖漏声回”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宁静与庄严。星辰点缀于夜空,花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夜景。同时,“九天闾阖”借指皇宫,暗示宴会的庄重与尊贵,而“漏声回”则以时间的流逝为背景,增添了一丝时间的紧迫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颈联“自惭薄劣清班滥,且喜唐虞泰运开”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地位的谦逊态度,同时也对国家繁荣昌盛表示了喜悦之情。“自惭”二字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身份与能力的自我审视,而“且喜”则体现了他对国家太平盛世的由衷喜悦,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既有个人的谦卑,又有对国家的自豪。尾联“近侍汉廷谁最幸,共誇严助出群材”将话题转向了对在朝廷中最为幸运的人的讨论,通过“共誇”(共同夸赞)严助(汉代著名文学家),不仅展现了对才华出众者的推崇,也暗含了对自身及同僚才能的认同。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还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对国家人才的颂扬之中,使得整首诗在赞美宴会的同时,也传递出对国家人才济济、政治清明的期待与自豪。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次宴会的场景,不仅展现了明代官场的和谐与礼节,更蕴含了对国家繁荣、人才辈出的赞美与期待,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猜您喜欢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谒夫子庙
清·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
夜宿三台东杨炼师
明·刘崧
三台山祀净明君,香火新从葛井分。案上道书秋后写,空中仙乐夜深闻。星垂天近连青野,雨过山空起白云。更有雷坛人不到,十年珠树鹤成群。